[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薄膜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36280.4 申请日: 2013-04-18
公开(公告)号: CN104112820B 公开(公告)日: 2017-08-25
发明(设计)人: 王恩波;金戈;陈维林;王诗铭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H01L51/48 分类号: H01L51/48;H01L51/4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30024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金属 氧酸盐 复合 薄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薄膜,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电子给体/受体材料构成的光伏体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986年,邓青云博士率先研制出了有机双层光伏器件。1992年,Alan Heeger教授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聚对苯撑乙烯(PPV)衍生物/富勒烯(C60)这一体系的光电效应,并于1993年制得了相应的光伏器件。在随后的近二十年里,这一领域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兴趣,而一系列具有良好光电转换性能的光伏体系纷纷被研发出来。然而,现今所报道的基于电子给/受体光伏体系中,电子给体多为油溶性的聚噻吩类、聚对苯撑乙烯类衍生物等,电子受体多为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所用原料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多用氯苯、二氯苯等有机溶剂,难以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新型材料的使用成为此类光伏体系继续发展的一种选择。

多金属氧酸盐(POM)是一种良好的电子受体,能够在接受电子的同时保持结构稳定。德国化学家Achim Müller开启了设计合成Keplerate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新领域,但对其研究主要是在结构和磁学性质等方面。Keplerate型多酸通常又称Keplerate球,与富勒烯非常相似,具有高度对称的结构和大量的离域电子。因此,将Keplerate型多酸替代富勒烯应用于光伏体系中是一种新颖而可行的选择。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电性质,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以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替代油溶性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给体,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制作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层接层(LbL)自组装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薄膜制备中易于操作。若选用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Keplerate型多金属氧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则两者都可配制成水溶液,可通过层接层自组装来完成复合薄膜的制备,避免了使用真空蒸镀等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手段,在简化流程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Keplerate型多金属氧酸盐替代富勒烯作为电子受体,同时以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通过层接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具有光电流响应的复合薄膜,得到一种新的基于电子给/受体的光伏体系。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薄膜,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金属氧酸盐配制成水溶液,调节此溶液pH在1-3之间;

(2)将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配制成水溶液;

(3)将ITO基片在预处理液中浸泡20分钟;

(4)将步骤(3)所得基片取出,用去离子水冲净,氮气吹干;

(5)将步骤(4)所得基片浸泡于PEI溶液中2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基片取出,用去离子水冲净,氮气吹干;

(7)将上一步骤所得基片浸泡于步骤(1)所得溶液中,保持20分钟;

(8)将上一步骤所得基片取出,用去离子水冲净,氮气吹干;

(9)将上一步骤所得基片浸泡于步骤(2)所得溶液中,保持20分钟;

(10)重复步骤(8);

(11)重复步骤(7)至步骤(10),重复1至20次,制得所说的复合薄膜。

所说的多金属氧酸盐为Keplerate型多酸,具体是指{W72V30},其分子式为:

所说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体是指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P2,其结构式为:

所说的预处理液是指piranha溶液[H2SO4:H2O2(体积比7:3)]。

其中,多金属氧酸盐水溶液的浓度为0.5mmol/L,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的浓度为0.3mg/mL,PEI溶液的浓度为0.25mg/mL。

将上述方法制备的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薄膜作为工作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以铂丝作为对电极,以氙灯为照射光源,于0.1mol/L的Na2SO4水溶液中进行光电化学测试。

本发明所使用的电子给/受体材料均为水溶性化合物,薄膜制备过程不使用二氯苯等有机溶剂,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本发明所使用的薄膜制备方法为层接层自组装技术,不需使用真空蒸镀等仪器设备和手段,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6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