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6459.X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毕建杰;刘建栋;田咏梅;周勋波;盛一璟;董洁;吕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71018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节水 灌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田灌溉技术。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种植技术中,遇到干旱天气进行农田灌溉才能保证农作物的丰收。随着气候的变化,干旱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可使用量越来越少,造成地面塌陷和生态环境恶化。一般天气情况下,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因此,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目前的灌溉法大多不能满足要求。
以往农业生产大多为浅耕浅耙,只在15-20cm深度耕作,20cm以下为硬实层,对自然降雨吸收少,则水渗不去形成涝灾;不下雨则土壤表层跑墒,形成干旱;不仅灌溉次数多,灌溉成本高,而且效果差。
传统的灌溉方法大多为大水漫灌,既在田间地头一般灌溉一次需用水400立方/亩,而且需要修造明渠,灌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看沟改道,一沟一沟顺序进行,灌溉速度效率低,两个农民一天浇地仅5-6亩。由于漫灌后的蒸发量在3.0mm/每天,只能维持10天,又需要继续灌溉才能维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现代的滴灌、喷灌、微灌等先进技术,灌溉效率高,不需要修造明渠,可显著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但由于灌溉设备投资费用高,在小块农田、中型农场等集约化土地经营中很少使用,也难以大面积推广;而且灌溉设备还有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地下埋设管道的灌溉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大水漫灌传统方法的范围,只是不修明渠减少修明渠而已,但在生产上并不节约用水,而且成本较高。地下管材料大多为PPR塑料管,在浇水前进水过程中一般不易出问题,但在停止灌溉水流回流时,逆压力易造成PPR管瘪偏压碎,只好每隔一段时间设进出气口,大田中到处是露出地面的管阀,不利于耕作措施的实现。
随着农村土地向中型农场集约化方向发展,和节水环保的要求,以上的灌溉方法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新的灌溉方法和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灌溉方法的不足,发明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埋设地下管件和阀门;不需要修造明渠;灌溉速度快;既能节水又具排涝功能。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技术方案是:
第一步,首先制作一个钻洞犁,钻洞犁的构造是,在一个与拖拉机悬挂装置配套的牵引架上安装上1-2个扁状犁腿,扁状犁腿的底端连接一个直径8-12cm的圆锥头;
为了减小扁状犁腿的阻力,扁状犁腿厚度不大于1cm,扁状犁腿的前端面设计为刃状;
第二步,在农作物种植前对土地耕深35cm以上,细耙1-2遍,使土壤疏松起到吸收集聚降雨、降雪作用;既可以很好地利用降水,又可以及时消化过多的降水,避免作物因地面反水造成危害;
第三步,在整块农田上沿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纵向水道,沿垂直于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横向水沟,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全部相通;纵向水道与水源相通;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低于50cm;
第四步,在作物播种至幼苗生长期间(如冬季或早春的冬小麦田或夏玉米播种-苗期生长的玉米田)的条田中,用拖拉机牵引第一步制作的钻洞犁进行犁洞,犁洞时从条田的横向水沟中钻入土层,在拖拉机牵引下牵引到对面的横向水沟,使土层中的土向四周挤压形成一条地下土洞;每间隔3m-5m打造一条地下土洞,地下土洞的深度不低于50cm;
第四步,需要灌溉时,把灌溉的水源源不断地放入纵向水道中,从纵向水道进入横向水沟,再进入条田中的土洞中,使整个农田进入灌溉过程,直至所有土洞灌满。
为了实现农业干旱模式下的精细化灌溉,本发明还包括:
建立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布置水分测量仪,在农田的地表以下深30-50cm处,放置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将土壤水分信号传输给水分测量仪,水分测量仪实时显示土壤水的相对含水量;当土壤水分低于作物需水的指标值时,发出供水警报,中心工作人员可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决定是否灌溉。还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生长的要求计算出灌溉水量,实现精量灌溉。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不需要大量的人工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看沟改道,灌溉效率高,一般情况下1200亩的农田,2个人工只一天就可以灌溉结束。
2、不需埋设地下管道和遍地的水阀,节约设备。
3、土洞灌满水后从地下向地上慢慢渗透,这样可大大减少地面的蒸发,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墒情,长久地被作物充分利用灌溉水,二是不伤作物,传统方法是人工在农田中来回走动,引导水流前进和挖土挖掘作物对作物造成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6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