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复合材料、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7096.1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仁炜;谢建云;车春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52 | 分类号: | C09K19/52;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复合材料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液晶复合材料、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行业中普遍采用向列相液晶,如:手机、电视等常用的显示装置使用的都是向列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刚性部分之间基本相互平行排列,但是其质心位置无序,不形成层状结构,液晶能上下、左右、前后滑动,只在液晶长轴方向上保持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微弱。根据液晶上吸电基团位置的不同,分为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向列相液晶在显示装置内的工作原理为:由于液晶自身的特性,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吸电基团受到电场吸引,分子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光能够穿过向列相液晶并进行一定的偏转,偏转后的光线能够透过上偏光片进行显示。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采用向列相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通电后响应比较慢,从而造成显示装置的反应时间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复合材料、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用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通电后的响应速度,从而缩短显示装置的反应时间。
本发明一种液晶复合材料,包括:液晶以及锚定液晶的高分子网络,所述高分子网络的单体为紫外可聚合单体,所述紫外可聚合单体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n=2,3,4,5,6,7,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上述的液晶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为全透式显示面板。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为半透半反式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质量比为:90~98%的液晶,0.1~1%的光引发剂,1~9%的紫外可聚合单体进行避光混合,其中,紫外可聚合单体的化学式为:
其中,n=2,3,4,5,6,7,8;
将进行避光混合的液晶滴加到第一基板上并进行真空对盒;
将对盒后的显示面板进行紫外线照射,使紫外可聚合单体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网络;
将紫外线照射后的显示面板进行加热处理。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照射的紫外线强度为1~100mW/cm2,照射时间为5~60分钟。
优选的,显示面板进行加热处理时的加热温度为100℃~120℃。
优选的,所述加热温度为110℃。
优选的,在将避光混合的液晶滴加到第一基板之前,还包括:
将混合后的液晶放置到脱泡器中进行脱泡处理,其脱泡时间为1~3小时。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液晶层内加入高分子网络来锚定液晶,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通电后的响应速度,进而缩短了显示装置的反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高分子网络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添加高分子网络的液晶复合材料与液晶的响应时间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透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显示面板通电后的响应速度,进而缩短显示装置的反应时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复合材料、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通过采用高分子网络将液晶进行锚定,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响应速度,进而缩短了显示装置的反应时间。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高分子网络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复合材料,包括:液晶以及锚定液晶的高分子网络7,所述高分子网络7的单体为紫外可聚合单体,所述紫外可聚合单体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n=2,3,4,5,6,7,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7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