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绕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7351.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玲;何安轩;殷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锂离子电池 | ||
1.一种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包括:卷芯,
所述卷芯由层叠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由内而外卷绕而成;
所述隔膜间隔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
在所述正极片的表面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涂覆密度逐渐由低变高;
在所述负极片上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所述负极片上的涂覆密度逐渐由低变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涂覆密度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逐渐由低变高,具体是: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涂覆厚度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逐渐变厚;
在所述负极片上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所述负极片上的涂覆密度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逐渐由低变高,具体是: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所述负极片上的涂覆厚度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逐渐变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涂覆密度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逐渐由低变高,具体是: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涂覆密度为:Y1=A1*X1,
所述Y1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涂覆密度,
所述A1为预定的系数,
所述X1为所述正极片上任一点到所述正极片位于所述卷芯最内端的长度;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所述负极片上的涂覆密度沿所述卷芯由内到外逐渐由低变高,具体是: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涂覆密度为:Y2=A2*X2,
所述Y2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涂覆密度,
所述A2为预定的系数,
所述X2为所述负极片上任一点到所述正极片位于所述卷芯最内端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在所述隔膜上的至少一表面还设置有聚偏氟乙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在所述隔膜上的至少一表面还设置有氧化铝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在所述隔膜上紧贴所述正极片的表面还设置有氧化铝层;
在所述隔膜上紧贴所述负极片的表面还设置有聚偏氟乙烯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固定在所述正极片上的正极耳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正极耳伸出在所述卷芯的第一端部外,伸出在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两正极耳相互分立;
所有所述正极耳均与固定在所述第一端部的正极柱固定连接;
固定在所述负极片上的负极耳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负极耳伸出在所述卷芯的第二端部外,伸出在所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两负极耳相互分立,
所有所述负极耳均与固定在所述第二端部的负极柱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所有所述正极耳均与固定在所述第一端部的正极柱固定连接,具体是:
在所述正极柱的内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有所述正极耳的端部均限位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还套有第一环形金属圈,所有所述正极耳伸进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环形金属圈之间;
所有所述负极耳均与固定在所述第二端部的负极柱固定连接,具体是:
在所述负极柱的内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有所述负极耳的端部均 限位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还套有第二环形金属圈,所有所述负极耳伸进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金属圈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73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日光灯
- 下一篇:彩色导电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