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7384.7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军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赵晓慧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有机溶剂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活性碳纤维吸附-水蒸汽直接加热解吸技术回收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丁酮等低沸点有机溶剂时,不可以避免地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含有机溶剂的废水,为了避免直接排放含有机溶剂的废水,开发出投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廉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十分必要。
目前经常采取精馏、吸附、萃取等方法来回收废水中的有机溶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废水处理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结构复杂,处理效率低下,处理效果不理想,很难实现低成本处理活性碳纤维吸附-水蒸汽直接加热解吸有机回收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溶剂的废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吸附器吸附,微波解吸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吸附解吸装置,在吸附解吸装置顶部设有废水进口及若干个喷淋器,底部设有洁净水出口,在喷淋器及洁净水出口形成的通道之间装设有吸附器,吸附解吸装置上还设有微波发生器、补风风机及其补气口、冷却器及冷却气出口,所述各个进出口由阀门控制。
由于吸附解吸装置停止吸附操作后,大量的水分附着在吸附器上,如果直接利用微波加热,部门能量必然会用于水分的蒸发,由此,导致能源消耗增加。另外,当吸附器利用微波加热解吸后,吸附器温度肯定高于常温,如果直接进行吸附操作,其吸附效率必定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吸附解吸装置为若干个并联,若干的解释为≥2,吸附解吸装置两两间下部用冷却风机连通,上部用管道直接连通,并分别由阀门控制,当其中一个吸附解吸装置完成吸附需进行解吸操作前,相邻的吸附解吸装置处于完成解吸需进行吸附操作前,启动冷却风机,冷却风机带动空气在相邻两个吸附解吸装置间循环,由此,一个吸附解吸装置被冷却,另外一个吸附解吸装置中吸附器上的水分被吹干。
吸附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冷却器废气出口上安装有机溶剂浓度测试仪。
本发明通过利用微波加热吸附器使吸附器加热,传热速度快,耗时短,和现有技术比较,本装置更加节能,高效。同时,在两个吸附解吸装置间连通冷却风机,加入风冷过程,吸附-风冷-解吸-风冷,降低了能源消耗,效率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吸附解吸装置, 2-喷淋器, 3-吸附器,
4-微波发生器, 5-补风风机, 6-冷却器,
7-温度传感器, 8-有机溶剂浓度测试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吸附解吸装置1,在吸附解吸装置1顶部设有废水进口及5个喷淋器2,底部设有洁净水出口,在喷淋器2及洁净水出口形成的通道之间装设有吸附器3,吸附解吸装置1上还设有微波发生器4、补风风机5及其补气口、冷却器6及冷却气出口,洁净水出口由阀门F1控制,废水进口由阀门F2控制,冷却器6的废气出口由阀门F3控制,补气口由阀门F4控制。
吸附器3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7,冷却器6的废气出口上安装有机溶剂浓度测试仪8。
当吸附解吸装置1进行吸附操作的时候,阀门F1、F2开启,其他阀门关闭。含有机溶剂的废水从废水进口进入吸附解吸装置1,含有机溶剂的废水在喷淋器2作用下洒在吸附器3上,含有机溶剂的废水流过吸附器3时,水中的有机溶剂被吸附器3吸附后从洁净水出口流出吸附解吸装置1,从洁净水出口流出的水是相对洁净的水,如果已经满足排放环保要求就直接放,如果没有达到环保要求重新进入吸附解吸装置1再处理。
当吸附器3从水中吸附有机溶剂的操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吸附器3变得饱和,必须加热解吸使其恢复吸附能力。
开始解吸初期所有阀门关闭,开启微波发生器4利用微波使吸附器3加热,当吸附器3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阀门F3、F4启动,补风风机5启动,同时开始向冷却器6中通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军,未经马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7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型光致抗蚀剂组合物
- 下一篇:黄酮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