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灭蚜驱蚜片及其构成的灭蚜驱蚜贴以及该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7409.3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清伟 |
主分类号: | A01N25/34 | 分类号: | A01N25/34;A01M1/20;A01N51/00;A01P7/04;A01P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5300 四川省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蚜驱蚜片 及其 构成 灭蚜驱蚜贴 以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灭蚜驱蚜片及其构成的灭蚜驱蚜贴以及该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烟草、蔬菜、花卉及果树等作物蚜虫防治,通常是使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有机磷类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等;菊酯类农药如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药物,采用喷施的方法进行防治,目前广泛采用的施肥方法如下:(1)喷雾法:A、压力雾化法;B、弥雾法;C、超低容量弥雾法;(2)喷粉法;(3)撒施法及泼浇法;(4)土壤施药法;(5)拌种法;(6)种、苗浸渍法;(7)毒饵法;(8)熏蒸法;(9)农药的混合使用,然而现有的施肥方法存在的缺陷为:一、药物直接作用于烟叶、蔬菜及果实上,农药残留量较大,生产的烟叶、蔬菜及水果安全隐患较多,影响农副产品的安全性和进出口贸易;二、用药量大,药效持续时间短;三、蚜虫危害呈现周期性反复;四、喷施农药后严重破坏微生态平衡,杀死的蚜虫及其它害虫,同时也杀死了捕食性鸟类及益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蚜驱蚜片及其构成的灭蚜驱蚜贴以及该贴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用药量大,影像农副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严重破坏微生态平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灭蚜驱蚜片,包括带药型无纺布,设置于带药型无纺布表面的压敏胶涂层,该压敏胶涂层位于带药型无纺布的一端,所述压敏胶涂层表面还设有离型膜。
进一步地,所述带药型无纺布为经过1%吡虫啉浸泡后的聚氨酯无纺布。
灭蚜驱蚜贴,包括带药型无纺布基材,设置于带药型无纺布基材上并将带药型无纺布基材均匀分割成多个带药型无纺布的纵向针孔切割线和横向针孔切割线;所有带药型无纺布表面均设有压敏胶涂层,且该压敏胶涂层位于带药型无纺布的一端,所述压敏胶涂层表面还设有离型膜。
更近一步地,所述带药型无纺布基材为经过1%吡虫啉浸泡后的聚氨酯无纺布。
上述灭蚜驱蚜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无纺布经过1%吡虫啉溶液浸泡、熏蒸、干燥;或通过滚筒沾1%吡虫啉溶液在无纺布上运转、干燥,使吡虫啉药物能够均匀的渗入无纺布空穴中,形成带药型无纺布基材;
(2)将压敏胶涂在离型膜上;
(3)将步骤(2)中的离型膜与步骤(1)中的带药型无纺布基材复合,然后经过复合碾后使得离型膜上的压敏胶转移到带药型无纺布基材上;
(4)采用针孔切割的方式将步骤(3)所得带药型无纺布基材均匀分割成多个带药型无纺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灭蚜驱蚜片,对烟草、蔬菜、花卉及果树的蚜虫具有杀灭蚜虫和驱赶蚜虫的作用,且本发明不会接触到保护主体,对保护主体的安全性有保障,并且无残留、广谱、高效,能够保证微生态的平衡;
(2)本发明的灭蚜驱蚜片药效迅速,贴后1天既有较高的防效,药贴药效期长达25天左右,蚜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在一定范围内为保护主体建立安全的药效辐射防护圈,使蚜虫无法靠近,同时本发明对飞虱、粉虱、叶蝉、蓟马、潜叶蛾等也具有防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灭蚜驱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灭蚜驱蚜贴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带药型无纺布,2-压敏胶涂层,3-离型膜,4-纵向针孔切割线,5-横向针孔切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清伟,未经王清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7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品质红矾钠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