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游猎遥控击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7802.2 | 申请日: | 201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0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邹伟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镇海西门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F9/30 | 分类号: | A63F9/30;A63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猎 遥控 击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狩猎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旅游狩猎暨娱乐的摇控毙猎器具。
背景技术
在旅游狩猎场所內,用真枪实弹来对猎物进行射杀,不安全,以前也有误射人的事件发生,现今,不但管理部门明令禁止真枪进行娱乐活动,而且对径营者来说,如果用真枪来狩猎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意外发生伤人事件,不仅在经济上会遭到损失,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旅游狩猎安全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游猎摇控击毙装置,该装置设置摇控弹力推刀机构,采用红外线远距离摇控击发,不仅可以感到真枪射击的效果,而且安全,避免误射人的事件发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壳体的前端固定在皮带上,壳体內设刀槽,刀槽在壳体的前端开口,刀片安装在刀槽中,刀片可在槽中向前滑动并伸出壳体,在刀片的后端设弹簧座,弹簧座上安装弹簧,在壳体的一侧开孔,孔中设置刀扣,刀扣的后部设弹簧,在弹簧座上开扣孔,刀扣的前端在弹簧力的推动下可插入扣孔中,刀扣的后端伸出壳体外上与电磁阀的阀芯连接;在壳体的一侧开槽,槽中设置手柄,手柄的前端设螺纹,弹簧座的一侧开螺孔,手柄的螺纹可拧入螺孔中,手柄可在槽中前后滑动;在皮带的一侧分别安装红外线接收器和相连的电子开关(现有技术),为了便于识别,在红外线的接收器上安装醒目标记;在另一侧的皮带上安装电池盒,在电池盒中安装电池,电池用导线连接电子开关和电磁阀,在壳体的后端设置帽盖,盖上帽盖后将刀片和弹簧封闭在壳体内。使用时,将手柄拧入刀片中向后拉,压缩弹簧,当听到刀扣弹入刀片的扣孔中的声音时,说明刀片已复位,刀片藏于壳体的刀槽中,处于待发状态,用皮带绑在猎物的身上,刀片对准其要害部位,使红外线接收器上的醒目标记暴露在外,把绑好游猎摇控击毙装置的猎物放入狩猎场的山林中,任其自由活动,游狩人员可带上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并能发声的仿真枪(现有技术),进入猎场进行狩猎,当发现目标后,瞄准到绑在猎物身上红外线接收器上的标记时,扣动扳机,当红外线接收器接到信号后,立即开启电子开关接通电源,电磁阀拉出刀扣,刀片在弹簧力的推动下,瞬间弹出插入猎物的要害部位中,使其倒毙,这样的狩猎装置,也能亨受到真枪实弹的射击的快乐,从而达到安全暨娱乐狩猎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暨娱乐与安全于一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游狩摇控毙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游狩摇控毙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皮带,3、刀槽,4、刀片,5、弹簧座,6、弹簧刀扣,7、刀扣,8、弹簧,9、电磁阀,10、手柄,11、红外线接收器,12,电子开关,13、电池盒,14、电池,15、帽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壳体1的前端固定在皮带上2,壳体內设刀槽3,刀槽在壳体的前端开口,刀片4安装在刀槽中,刀片可在槽中向前滑动并伸出壳体,在刀片的后端设弹簧座5,弹簧座上安装弹簧6,在壳体的一侧开孔,孔中设置刀扣7,刀扣的后部设弹簧8,在弹簧座上开扣孔,刀扣的前端在弹簧力的推动下可插入扣孔中,刀扣的后端伸出壳体外上与电磁阀9的阀芯连接;在壳体的一侧开槽,槽中设置手柄10,手柄的前端设螺纹,弹簧座的一侧开螺孔,手柄的螺纹可拧入螺孔中,手柄可在槽中前后滑动;在皮带的一侧分别安装红外线接收器11和相连的电子开关12,为了便于识别,在红外线的接收器上安装醒目标记;在另一侧的皮带上安装电池盒13,在电池盒中安装电池,电池14用导线连接电子开关和电磁阀,在壳体的后端设置帽盖15,盖上帽盖后将刀片和弹簧封闭在壳体内。
在图2中,电池14用导线连接电子开关12和电磁阀9以及红外线接收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镇海西门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镇海西门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7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