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及基于该方法的生态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8547.3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顾兆俊;刘兴国;朱浩;时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污水 净化 方法 基于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生态浮床,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要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必须从生产的源头——养殖水域抓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70%以上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约1/3的湖泊富营养化,30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基本绝迹。面对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除了环保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减少各种陆源污染外,海洋与渔业部门应首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产养殖本身造成的污染。
养殖水域的容量是有限的,由于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使得水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产量降低、病害加重、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场、育苗场的污水基本上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加之很多地方的养殖场数量多、距离近,场与场之间的进水口、排水口往往近在咫尺,根本不能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的质量。
河道污染部分来自水产养殖污水排放,同时传统水产养殖对水资源消耗颇大,为了治理改善河道的水质,本发明对由水产养殖池塘流入河道的污水排放渠道提出了一种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产养殖场、育苗场的污水未经有效的处理,甚至直接排放,加之很多地方的养殖场数量多、距离近,场与场之间的进水口、排水口往往近在咫尺,根本不能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的质量;现有的这种养殖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很大,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在养殖污水的排水渠道内,沿所述排水渠道依次设置一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宽度小于所述排水渠道的宽度,深度介于排水渠道水深的90%-100%之间;所述生态浮床包括表层净化区2,中层净化区5,底层净化区4,所述表层净化区2和底层净化层4的四周用带有过水孔3的材料封闭;表层净化区2与中层净化区5隔开,其内种植挺水植物201,并设有生物填料202,所述生物填料202颗粒的外径大于所述过水孔3的内径;中层净化区5四周用渔网围住,下方通过渔网与底层净化区4隔开,所述中层净化区5内养殖滤食性鱼501;底层净化区4下方封闭,设有陶粒402,所述陶粒402的外径大于所述过水孔3的内径,并以所述陶粒402为介质种植沉水植物401。
每个生态浮床的间隔距离为生态浮床长度的3-5倍。
生态浮床宽度为排水渠道水面宽度的2/3。
所述生态浮床与所述排水渠道岸边固定连接。
所述表层净化区2,中层净化区5,底层净化区4的高度比例约为2:3:1。
所述带有过水孔3的材料为亚克力板材。
所述渔网为聚乙烯网片。
所述滤食性鱼501的密度不超过0.4kg/立方水体。
所述生态浮床呈矩形体结构,上部设有浮性框架1,其长宽比为2:1-4:1。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明应用于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附属污水排放渠道中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可以针对不同水层应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养殖废水经排水渠道排放,流过本发明的生物浮床时,表层净化区2通过其内的生物填料,挺水植物等,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磷等负面元素,同时把其转变为生长元素供植物吸收;中层净化区5通过其内的滤食性鱼501,可以过滤悬浮物质,同时,通过从底层向上生长的沉水植物401,能恢复一定量的溶解氧,为了防止滤食性鱼501自身排泄物对水体产生污染,滤食性鱼501的数量不宜太密集,以小于0.4kg/立方米水体为佳;底层净化区4通过设置陶粒402,有助于富营养物质的分解。通过三层不同针对性的净化后,污水可达到环保排放或循环使用的要求。
试验结果表明:在排水渠道内放置该生态浮床来净化养殖排放污水,有明显效果。把排水渠道的进口(池塘废水排放出口)和出口设置为采样点,每周对两个点采集一次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连续2个月。其中,总氮的去除率平均达到21%;总磷的去除率平均达到8%;氨氮的去除率平均达到17%;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平均达到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生态浮床成本低,投入小,养殖废水净化效果明显,性价比很高。
2)避免养殖废水直接排放,提高了养殖场附近生活,生产用水的质量。
3)使得养殖废水能够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生态浮床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生态浮床的立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8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光显微镜检验鲜茧生丝方法
- 下一篇:轮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