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热化学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9105.0 | 申请日: | 201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威;周俊虎;岑可法;王智化;刘建忠;周志军;杨卫娟;程军;黄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热化学 循环 制氢中 bunsen 反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碘循环制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热化学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气具有来源广泛、可储存、可输送、可再生、热值高、燃烧只产生水且无CO2、NOx和SOx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能源载体。氢气的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和无污染的制备是发展氢能经济的基础。氢是二次能源,需要通过一次能源制备。制氢方法很多,按原料主要可分为化石能源制氢、生物质制氢和水制氢。在各种制氢方法中,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技术是最有前途的制氢途径之一,且有望与核能、太阳能等热源进行较好的匹配,为未来提供大量清洁能源,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近年来得到了不少研究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热化学硫碘循环(SI循环)最早由美国 General Atomic(GA)公司提出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由三步反应组成:
Bunsen反应(1)在20—100℃液相中自发进行,生成多水的HI和H2SO4溶液。两种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发生液-液相的分离。H2SO4溶液和少量的I2、SO2组成了低密度相(H2SO4相),HI和I2的水溶液组成了高密度相(HIx相)。两相在各自系统内进行提纯和浓缩,通过吸热的分解反应(2)和(3)得到H2和O2。连续进行三步反应,唯一的原料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unsen 反应连接两个分解反应,其实现方式、操作条件、进行程度等对整个循环的闭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研究者对Bunsen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其最佳操作条件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及我国的研究机构对 Bunsen 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Bunsen反应的研究主要包含三块内容:Bunsen反应自身、液-液相分离以及Bunsen反应的副反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液-液平衡相分离,研究发现在H2SO4/HI/I2/H2O混合溶液中,两相分离特性随碘浓度提高和水量减少而提高。伴随反应(1)可能发生HI和H2SO4的副反应,生成SO2、S和H2S。
针对Bunsen反应自身的研究比较少, Lee等提出Bunsen反应的最佳运行条件是4–6mol 过量碘,11–13mol过量水和330–350K的温度。Hadj-kali等提出了一个热力学模型且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吻合。Parisi等研究了温度对Bunsen反应中SO2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2的溶解度及其转化率均随温度提高而降低,但HIx相中硫组分的污染减少。迄今为止,鲜有报道关于Bunsen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气液固三相Bunsen反应动力学速率较慢和HIx相HI浓度较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促进热化学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促进热化学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I2和H2O按一定物质的量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加热反应溶液到设定温度;
(2)在上述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氢碘酸(HI溶液),通过匀速搅拌反应溶液,确保I2充分溶解;
(3)SO2以恒定的流量通入上述反应溶液,此时会自发进行Bunsen反应,生成H2SO4和HI;
(4)在过量碘的存在下,生成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时刻发生液-液相的分离,形成上下分层的H2SO4相(上层)和HIx相(下层),反应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液-液平衡状态。
本发明中,所述的设定温度是30~72℃。
本发明中,所述的I2/H2O的物质的量比例是2.6~4.54: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9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