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复式工业烟尘收尘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0097.1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德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000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复式 工业 烟尘 收尘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循环水复式工业烟尘收尘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烟尘收尘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和优缺点也不一而足,各有千秋,就湿式收尘器来说,一般都存在结构较为繁杂,耗水较大,效率不高,而且配套设施很多,安装建设费用高。工厂里新建一套湿式收尘系统,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用得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不消耗水或者耗水很少,收尘效果好,建设和使用费用低的循环水复式工业烟尘收尘净化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手段实现的:
一种循环水复式工业烟尘收尘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外筒、中心管、缓冲罩、进烟管和出烟管组成,外筒为一圆筒,顶点处接有出烟管,外筒下部是淋洗池,中心管置于外筒内并与外筒轴心线重合,进烟管从外部引入,穿过外筒与中心管连通,中心管上部装有环形水管,环形水管上有指向中心的喷水眼,环形水管与高压水管连通,淋洗池上层的水由泵经高压水管与环形水管连接,形成循环水,缓冲罩罩在中心管上方。
进烟管的前段接有冷却管,以降低进入中心管烟尘的温度。
外筒的淋洗池与外部的集尘池连通,集尘池安装有放泥闸。
淋洗池池底向集尘池倾斜,以便集尘自动流入集尘池。
中心管上的环形水管可以安装多个,根据进入烟尘的含尘量和温度高低而定。
当烟尘含尘量大,温度较高时,可以将多个收尘净化器首尾相接,串联使用,收尘净化效果会更好。
缓冲罩支撑在外筒内壁的搭承板上,中心管也部分支撑在搭承板上。
高压水管沿着与中心管平行的方向向上布置。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
工业烟尘经进烟管从中心管下部引入,在环形水管处与喷淋水相遇,固体尘粒被水浸湿捕集,落入淋洗池沉降,进而流向集尘池,喷淋水(循环水)经淋洗池,自然澄清后又被泵输送到环形水管循环喷淋。经过中心管喷淋后的各种气体,所含尘粒量已大为减少,从缓冲罩下部折转进入外筒腔室,让残余尘粒再进一步沉降进入淋洗池,烟气净化后,经顶部的出烟管排出。
本发明的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建设安装费用低,烟尘经中心管集中淋洗,收尘效率高,除尘效果好,利用较大容积的淋洗池设计,洗尘水有时间澄清,泵、高压水管和环形水管的连接让水形成循环回路,大大降低了水的消耗,甚至不消耗水,因而运行成本低,治污效果好。
本发明的各部件可以用金属、塑料制作,部分可以用耐酸耐碱的材料砌筑,制造成本低,特别适合中小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正剖面)。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烟气管前段与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图1-3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泵;2- 进烟管;3-高压水管;4-中心管;5-缓冲罩;6-外筒;7-出烟管;8-环形水管;9-喷水眼;10-搭承板;11-循环水;12-集尘池;13-尘泥;14-放泥闸;15-冷却水;16-冷却套;17- 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实例的范畴。以等同代换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目的,达到基本相同之效果者均为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外筒6、中心管4、缓冲罩5,以及进烟管2和出烟管7均用铝板或者钢板焊制,外筒的直径为4米,高度5米,中心管直径700mm,中心管上部装有一个环形水管8,环形水管内侧开有许多喷水眼9,喷水眼指向环中心,高压水管3下端与泵1直接相通,上端与环形水管相连。泵工作时将淋洗池里的水泵入环形水管形成水束网。进烟管直径与中心管相同,其从外部穿过外筒壁进入,与中心管下端接通。中心管下端与淋洗池相通,水面高度与进烟管的最低处平。
淋洗池与外筒之外的集尘池12连通,池底向集尘池倾斜,以利尘泥自动流入集尘池。尘泥13集到一定量时,定期或不定期打开放泥闸14排出,集中处理,以回收其中的有价成分。集尘池可以与外筒一道用金属材料焊制,也可以单独用砖、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另砌,以方便工艺操作和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德,未经张瑞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0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