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0337.8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石塚真介;山本真剑;田渊光;永尾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13/30 | 分类号: | B66B13/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通常具备安全功能,当行李等被电梯门夹住时,通过安装在电梯门的门档部上的被称为安全靴的异物检测杆被压入来检测出异物,并在检测到异物时对电梯门进行停止控制或再次打开控制。可是,当电梯门夹住的是绳状的柔软的长条形异物时,由于长条形异物不能将安全靴充分压入,所以可能会出现因安全装置检测不到异物而使得电梯轿厢在长条形异物夹在电梯门中的状态下移动的情况。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有防止出现上述情况的方案,其将电梯门的门档部的一方设置成凸形截面缓冲体,将电梯门的门档部的另一方设置成凹形截面体,并且设置检测凸形截面缓冲体是否受到了按压的压敏传感器,在电梯门变为全闭状态时,使凸形截面缓冲体的凸形状部和所述凹形截面体的凹形状部啮合,由此使得能够检测出夹在电梯门之间的绳状的柔软的长条形异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43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02164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现有的电梯门装置中,是通过将凸形截面缓冲体的凸形状部和凹形截面体的凹形状部处于啮合状态下的凸形状部和凹形状部之间在门行进方向上的间隙以及在门厚度方向上的空隙都设定成较小的间隙来提高异物检测灵敏度的,所以在电梯门的安装精度出现了一定的误差的情况下,在电梯门关闭时,凸形截面缓冲体的凸形状部和凹形截面体的凹形状部之间的啮合会出现偏移,导致无法确切地检测出异物。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梯门的安装精度的要求高,安装作业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门装置,使得不会受到电梯门安装精度的影响而能够保持高度的异物检测灵敏度。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其具备:凸形截面缓冲体,所述凸形截面缓冲体设置在门档部的一方;凹形截面体,所述凹形截面体设置在门档部的另一方,并且与所述凸形截面缓冲体对置;压敏传感器,所述压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凸形截面缓冲体的背面侧,并对所述凸形截面缓冲体被按压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压敏传感器进行了动作时,所述控制部对电梯门进行停止控制或者再次打开控制,所述电梯的门装置的特征在于,电梯门处于全闭状态且所述凸形截面缓冲体的凸形状部和所述凹形截面体的凹形状部处于啮合状态时的电梯门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空隙尺寸中的各空隙尺寸分别设定为与所述凸形状部的宽度尺寸相等或者大于所述凸形状部的宽度尺寸。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电梯的门装置中,通过将电梯门处于全闭状态且凸形截面缓冲体的凸形状部和凹形截面体的凹形状部处于啮合状态时的电梯门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空隙尺寸中的各空隙尺寸分别设定为与凸形状部的宽度尺寸相等或者大于凸形状部的宽度尺寸,也就是说,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凹形状部的开口在门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能够扩大电梯门全闭时的凸形截面缓冲体的凸形状部和凹形截面体的凹形状部之间的啮合的允许范围。由此,能够做到在检测长条形异物时不受电梯门安装精度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凹形截面体的硬度设定为高于所述凸形截面缓冲体的硬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受电梯门安装精度的影响而保持高度的异物检测灵敏度。由此,能够缓和电梯门安装精度的要求,进而能够提高电梯门安装作业的效率。此外,即使在电梯门安装精度出现了若干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切实地检测出长条形异物,从而能够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门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电梯
2 升降通道
3 电梯轿厢
4 平衡重
5 吊索
6 卷扬机
6a 绳轮
7a、7b 电梯门
8a、8b 悬吊件
9 门导轨框体
10 门导轨
11a~11d 悬吊件滚轮
12a、12b 引导靴
13 门坎
14a、14b 门接缝构件
15 凸形截面缓冲体
15a 基底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0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