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式斜流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2504.2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肖奶华;阮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大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4 | 分类号: | F04D29/54;F04D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流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结构,特别是一种导流式斜流风机。
背景技术
斜流风机结构有别于一般的轴流风机,其风筒内空呈锥孔状,风轮外圆呈锥柱体状,风轮上固定若干个斜叶片,斜叶片其外沿边对应于风筒的内壁呈倾斜一个小角度。斜流风机由风筒、电机、风轮、叶片、内机架组成。内机架为一个“π”字形板,电机底座固定在“π”字形的上横板上,“π”字形板两块斜板下沿边固定在风筒内壁上,风轮中央孔套合固定在电机主轴上,叶片固定在风轮上。
使用安装时,将风机风筒法兰盘贴合送风管端部法兰盘实施对应孔螺栓连接固定。
这种风机的缺陷在于:斜置的叶片送风,送出的气流在风筒端口流向为轴向向前、径向向外的螺旋线状气流,螺旋线状气流进入送风管后有一个较长的螺旋线状气流行程才会逐渐转化汇流成完全轴向气流往前送风,螺旋线状气流紧贴送风管管壁运行行程长摩擦耗能大,也就是说,在螺旋线状气流演化成轴向气流过程中,气流螺旋行程远大于该段的轴向行程,其能量在螺旋线行程中消耗比轴向行程大,因而送风管轴向气流风压削弱。若风机送风不是对接风管而是直接吹向内空间,则吹出的气流呈螺旋扩散气流,轴向吹风行程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流式斜流风机。
本发明的方案是:包括风筒、电机、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由外筒、内筒、导流叶组成的导流筒,外筒形状为管状体,其内径等于风筒后端面内壁内径,外筒前后端面分别设置有法兰盘,外筒前端面法兰盘与风筒法兰盘用螺栓固定对接;内筒前段为管状体、后段为缩径的锥管体,内筒前段管状体外径等于风轮后端面外径;内筒前端部内壁均布固定三个径向板,电机外壳中部延伸三个凸台,电机外壳套合在三个径向板前沿边内空中,三个螺栓分别穿过电机外壳三个凸台通孔、三个径向板前端部通孔、实施电机与内筒的固定连接;内外筒之间均布固定8-10片径向导流叶,径向导流叶呈轴向弧形板状,弧形板内凹面为对着气流的迎风方向,径向导流叶弧形面后端沿引出的轴向切线与风轮轴心线平行;固定电机的底盘套合固定在内筒内壁前端面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气流在导流筒中被导流叶引导成轴向气流,气流轴向流速提高,风压同步加大,送风行程加长,风机有效功率同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构包括风筒1、电机7、风轮2、叶片,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由外筒4、内筒3、径向导流叶5组成的导流筒,外筒4形状为管状体,其内径等于风筒1后端面内管壁内径,外筒4前后端面分别设置有法兰盘,外筒4前端面法兰盘与风筒1法兰盘用螺栓固定对接;内筒3前段为管状体、后段为缩径的锥管体,内筒3前段管状体外径等于风轮2后端面外径;内筒3前端部内壁均布固定三个径向板6,电机7外壳中部延伸三个凸台,电机7外壳套合在三个径向板6前沿边内空中,三个螺栓分别穿过电机7外壳三个凸台通孔、三个径向板6前端部通孔、实施电机7与内筒3的固定连接;内外筒之间均布固定8-10片径向导流叶5,径向导流叶5呈轴向弧形板状,弧形板内凹面为对着气流的迎风方向,径向导流叶5弧形面后端沿引出的空间轴向切线与风轮2轴心线平行;固定电机7的底盘6套合固定在内筒3内壁前端面上。
气流分切进入导流筒打在径向导流叶5内凹面上,被分切引导成轴向气流。在径向导流叶5轴向段由螺旋线状气流几乎完全就改变为轴向气流,使气流在同样送风管内流程缩短,则流速提高、风压也提高。导流筒内筒3后段设置成缩径锥管体,则使气流在导流筒段就开始向内扩径,利于进入送风管后的全截面平稳汇流。
导流叶弧形面后端沿引出的轴向切线与风轮轴心线平行,使气流脱离导流筒时被引导成轴向气流。
电机7通过三个径向板固定在内筒3内,简化了安装形式,受力机架受力更合理、刚性加强、减震。
外筒4后端面法兰盘用于与送风管对接或与安装孔连接安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大电机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大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2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连接装置,及相应的线束连接器与卡扣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