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接收、发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4072.9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姜大洁;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李姜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接收 发射 方法 设备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接收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LTE TDD系统中,帧结构中包括三种类型的子帧(subframe):下行子帧(DL subframe)、上行子帧(UL subframe)和特殊子帧(Special subframe),其中,Special subframe中包括上行导频信道时隙(UpPTS)、转换保护时隙(GP)和下行导频信道时隙(DwPTS)。
如图1所示,为LTE TDD系统中帧结构的7中上下行配置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7中上下行配置中,UL subframe可按照前后的子帧类型划分为以下4类:
第1类UL subframe:相邻的前一子帧是Special subframe,相邻的后一子帧是DL subframe,可简称为SUD类。
第2类UL subframe:相邻的前一子帧是Special subframe,相邻的后一子帧是UL subframe,可简称为SUU类。
第3类UL subframe:相邻的前一子帧是UL subframe,相邻的后一子帧是DL subframe,可简称为UUD类;
第4类UL subframe:相邻的前一子帧是UL subframe,相邻的后一子帧是UL subframe,可简称为UUU类。
一般情况下,终端(UE)可在UL subframe向基站(eNodeB)发送信息,而UE不会在UL subframe接收来自eNodeB的信号,但是,在目前3GPP中关于LTE Release12中正在讨论的D2D通信技术中,两个UE可在UL subframe中实现信息的传输。
所述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是一种允许UE之间通过复用小区资源直接进行通信的新型技术,D2D技术能够增加蜂窝通信系统频谱效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D2D通信技术中,一个UE(称之为UE1)可在UL subframe向另一个UE(称之为UE2)发送信息,相应的,UE2需在UL subframe中接收来自UE1的信息。
以上述第4类UL subframe来进行D2D通信为例,如图2所示,上下行配置中出现了三个UL subframe相邻的情况,假设UE1在UL subframe2上向UE2发送D2D信息,由于UE2在UL subframe1和UL subframe3上都处于发射状态,因此,如果UE2要在UL subframe2上接收来自UE1的D2D信息,则UE2需要从UL subframe1的发射状态转换为UL subframe2上的接收状态,之后,当UE2在UL subframe2上接收完成UE1发射的D2D信息后,UE2再从UL subframe2的接收状态转换为UL subframe3的发射状态。
对于第2类UL subframe和第3类UL subframe的情况与第4类UL subframe的情况相似,在第2类UL subframe上进行D2D通信时,UE2需要完成一次从接收状态至发射状态的转换,在第3类UL subframe上进行D2D通信时,UE2需要完成一次从发射状态至接收状态的转换。
当UE从发射状态转换至接收状态,或是从接收状态转换至发射状态时,会出现UE收、发状态切换时的不应期(transmitter transient period,TTP),当UE从发射状态转换为接收状态时,UE内发射机的功率不能立即消除,而是存在一个逐渐下降直至消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UE是不能正常工作的;同理,当UE从接收状态转换至发射状态时,UE内发射机把功率提高至正常运行状态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UE也是不能正常工作的。目前,UE的不应期一般不超过20us,即UE从发射状态转换为接收状态的转换时长不超过20us,UE从接收状态转换为发射状态的转换时长也不超过20u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4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