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及用其制备的实木地热地板用油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4498.4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圣;王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盛地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7 | 分类号: | C08G18/67;C08G59/17;C09D17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丙烯酸酯 制备 实木 地热 地板 油漆 | ||
1.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①将双酚A环氧树脂和对苯二酚混合,得到A品;其中,对苯二酚的质量是双酚A环氧树脂质量的0.1~0.3%;
②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条件下,将A品在搅拌下加热升温至80~95℃,停止加热,在搅拌下滴加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得到B品;其中,所滴加的丙烯酸与A品中的环氧基的摩尔比为1:1~1:1.1,所滴加的N,N二甲基苯胺占B品的质量分数为0.05~0.15%,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的滴加时间为1~2h;滴加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的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95~105℃;
③待B品反应至酸值降为3.5~5.5mgKOH/g,冷却至60~80℃,加入对苯二酚,得到C品;其中,所加入的对苯二酚的质量是B品质量的0.1~0.3%;
④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条件下,向C品中加入聚氨酯预聚体和N,N二甲基苯胺,在70~85℃的温度下,反应4~6h,制得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其中,所加入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异氰酸根与C品中的环氧丙烯酸酯侧链的羟基的摩尔比为2:0.8~2:1.2,所加入的N,N二甲基苯胺的质量占所加入的聚氨酯预聚体和N,N二甲基苯胺的总质量的0.05~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①将双酚A环氧树脂和对苯二酚混合,得到A品;其中,对苯二酚的质量是双酚A环氧树脂质量的0.15~0.25%;
②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条件下,将A品在搅拌下加热升温至85~90℃,停止加热,在搅拌下滴加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得到B品;其中,所滴加的丙烯酸与A品中的环氧基的摩尔比为1:1.03~1:1.08,所滴加的N,N二甲基苯胺占B品的质量分数为0.07~0.13%,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的滴加时间为1~1.5h;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的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98~102℃;
③待B品反应至酸值降为4~5mgKOH/g,冷却至65~75℃,加入对苯二酚,得到C品;其中,所加入的对苯二酚的质量是B品质量的0.15~0.25%;
④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条件下,向C品中加入聚氨酯预聚体和N,N二甲基苯胺,在75~80℃的温度下,反应4.5~5.5h,制得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其中,所加入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异氰酸根与C品中的环氧丙烯酸酯侧链的羟基的摩尔比为2:0.9~2:1.1,所加入的N,N二甲基苯胺的质量占所加入的聚氨酯预聚体和N,N二甲基苯胺的总质量的0.07~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①将双酚A环氧树脂和对苯二酚混合,得到A品;其中,对苯二酚的质量是双酚A环氧树脂质量的0.2%;
②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条件下,将A品在搅拌下加热升温至88℃,停止加热,在搅拌下滴加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得到B品;其中,所滴加的丙烯酸与A品中的环氧基的摩尔比为1:1.05,所滴加的N,N二甲基苯胺占B品总质量分数为0.1%,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的滴加时间为1.2h;丙烯酸和N,N二甲基苯胺的混合物的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00℃;
③待B品反应至酸值降为4.5mgKOH/g,冷却至70℃,加入对苯二酚,得到C品;其中,所加入的对苯二酚的质量是B品质量的0.2%;
④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条件下,向C品中加入聚氨酯预聚体和N,N二甲基苯胺,在77℃的温度下,反应5h,制得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其中,所加入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异氰酸根与C品中的环氧丙烯酸酯侧链的羟基的摩尔比为2:1,所加入的的N,N二甲基苯胺的质量占所加入的聚氨酯预聚体和N,N二甲基苯胺的总质量的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盛地板有限公司,未经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44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