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座垫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5010.X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2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钱;别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2 | 分类号: | B62J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郭云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座垫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摩托车上的座垫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摩托车座垫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安装在车架上,这种安装方式能够将座垫安装得十分稳固,但是座垫的拆卸和安装极为不便。由于摩托车座垫的下方多设置有工具箱或油箱,因此现有摩托车座垫安装结构大多设计成便于拆卸的结构,主要是在摩托车座垫的底板前端设置防后滑结构,用于防止座垫向后滑动;在防后滑结构后方设置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座垫左右晃动;在底板的后端设置座垫锁,用于将座垫锁紧在车架上。现有的防后滑结构由插孔或者插头构成,该插孔或者插头与油箱或者车架上对应的插头或者插孔配合,从而将座垫前端与油箱或者车架固定相连,防止座垫向后滑动。
采用上述插头或者插孔的防后滑结构,该插头或插孔与对应插孔或插头相配合时,插头受到剪切力,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插头很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断裂,使防后滑结构失效,给乘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摩托车座垫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座垫安装结构,具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倾斜面,在所述底板(2)倾斜面的正中间设置有挂钩(1),该挂钩(1)与底板(2)之间形成从前往后延伸的开口,所述挂钩(1)包括连接段(1c)、平行段(1b)和开口段(1a),其中平行段(1b)与底板(2)的倾斜面平行,平行段(1b)的下端与连接段(1c)的前端平滑相连,所述连接段(1c)的后端与底板(2)的倾斜面相连,并且连接段(1c)的前端到底板(2)倾斜面的距离比平行段(1b)到底板(2)倾斜面的距离大,所述平行段(1b)的上端与开口段(1a)的下端相连,所述开口段(1a)的上端向前弯折。
本发明通过在底板的倾斜面上设置挂钩,使该挂钩自下而上钩入油箱上对应支耳的过孔中,从而使该挂钩从座垫前端将座垫拉紧在油箱上,于是挂钩受到的是拉紧力,在摩托车行驶震动过程中,挂钩不容易变形或者断裂,能够有效避免座垫的防后滑结构失效,确保了乘员的安全。挂钩钩入支耳过孔后,支耳套在挂钩的连接段与平行段平滑相连位置,由于挂钩连接段的前端到底板倾斜面的距离比平行段到底板倾斜面的距离大,所以平行段可以有效防止挂钩从支耳的过孔中脱落,使座垫防后滑结构的稳定性更好。挂钩开口段的上端向前弯折,形成扩口,能够方便挂钩进入油箱支耳的过孔中,使装配更方便、快捷。
所述挂钩(1)的厚度从开口段(1a)往连接段(1c)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挂钩的开口段最薄,便于挂钩钩入支耳的过孔中;而连接段最厚,使挂钩承载大部分拉紧力的连接段结构强度最强,能有效防止挂钩变形或断裂。
为了进一步增加结构强度,在所述挂钩(1)的底面均匀设置有三条加强筋(1d),该加强筋(1d)从前往后布置。
在所述挂钩(1)的后方设置有扁平喇叭口状的限位口(5),该限位口(5)靠近挂钩(1),所述限位口(5)的开口向前,限位口(5)的左右两边以及后边均与底板(2)一体相连。采用限位口作为座垫前部的限位结构,使该限位口与车架上的插片相插接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座垫左右晃动。
在所述底板(2)的后部并排设置有插头(6)和锁扣(4),其中插头(6)位于锁扣(4)的右边。插头可以对座垫后部进行限位,防止座垫后部左右晃动;锁扣与车架上的座垫锁相配合,将座垫锁紧在车架上。
在所述底板(2)底面的前、中、后位置各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减震胶垫(3),并且底板(2)底面后端的正中间位置也设置有一个减震胶垫(3)。多个减震胶垫相配合,起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发动机震动对乘员的影响,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底板的倾斜面上设置挂钩,使该挂钩自下而上钩入油箱上对应支耳的过孔中,有效地避免了座垫的防后滑结构失效,使座垫安装更加稳固,使用更加安全,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和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5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加液调温式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解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