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钟形壳的锻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6240.8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喜;倪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钟形壳 锻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及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钟形壳锻造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目前都采用传统的空气锤锻打工艺,整个工艺过程为:坯料经中频炉加热至1050℃,到粗锻工序 ,采用两道工序进行,即先用空气锤锻打杆部后,再由机械压力机压平头部,最后才精锻成型。
新工艺过程为:坯料经中频炉加热至1050℃,直接在粗锻模具内完成预锻,然后再精锻成型,
由于空气锤噪音大,震动大,工人工作环境恶劣,而且产品的品质完全靠人工保证,在锻打过程中,产品杆部容易夹层,对产品的品质带来很大风险,新工艺取消空气锤工序,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产品的品质得到的可靠的保证。新工艺路线缩短,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传统工艺粗锻为开放式锻打,产品精度无法保证,新工艺粗锻为闭式锻打,产品精度稳定,可节约大量原材料,产品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将传统的老工艺路线缩短,采用模具和机器控制产品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
a、粗锻工序,先将坯料放入中频炉中加热,经过中频炉加热的坯料,直接放入粗锻凹模内,进行粗锻冲头锻打,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
b、精锻工序,将经过粗锻后的坯料放入精锻凹模内,锻打成形,其中,精锻冲头和精锻凹模采用分体结构。
所述的粗锻凹模下方设有粗锻模柄。
所述的精锻凹模下方设有精锻模柄。
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保证了坯料的成形精度和流料所需压力小,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操作快捷简单,精锻冲头和精锻柄模采用分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缩短了产品制造工艺路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粗锻采用闭式锻打,产品精度稳定,可节约大量原材料,产品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新工艺取消空气锤工序,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产品的品质得到的可靠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粗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精粗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
a、粗锻工序,先将坯料放入中频炉中加热,经过中频炉加热的坯料,直接放入粗锻凹模1内,进行粗锻冲头2锻打,粗锻凹模1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粗锻冲头2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粗锻凹模1下方设有粗锻模柄5;
b、精锻工序,将经过粗锻后的坯料放入精锻凹模3内,锻打成形,其中,精锻冲头4和精锻凹模3采用分体结构,精锻凹模3下方设有精锻模柄6。
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保证了坯料的成形精度和流料所需压力小,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操作快捷简单,精锻冲头和精锻柄模采用分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臂宽渐宽式四方形四臂螺旋天线
- 下一篇:周期性准星形结构的太赫兹波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