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6262.4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薛玮飞;周拨;冯锦平;沈展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柜机 结构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采用该降噪结构的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柜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现代办公等环境中己被广泛使用。尽管空调产品的噪声指标己低于国家标准,但空调器运转时所产生的噪声仍显得偏大,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室内柜机所产生的噪声包括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但气流噪声远大于机械噪声,气流噪声主要包括进气口噪声、风扇噪声(旋转噪声和涡旋噪声)、换热蒸发器噪声以及排气口噪声。
传统柜机的室内柜机风道系统由单吸离心风机组成,气流由进风面板的两侧风口进入,由离心风叶做功后换向90度后流向蜗壳,然后经过蒸发器和出风面板后流出。为了降低气流噪声,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风轮的转速,但降低了柜机内的气流速度也就降低了离心风机的全压,如不进行其它改动,势必降低循环风量,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性能。为此,中国发明专利CN2495946Y于2002年06月19日公开了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通风气流噪声的风扇驱动结构,其通过调整离心风扇的结构和电机安装方式,从而在循环风量及其换热效率不减少的前提下,降低进气气流噪声,但该发明在工程中难以实施与应用。中国发明专利CN2864457Y于2007年01月31日公开了一种桂仕空调室内柜机的导风板,其采用在柜机腔内顶部角区加装圆弧面的导风板,使得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圆弧导风面作用而顺畅流出,消除了涡旋气流,降低了送风噪声,但实际降低噪声效果较差。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4639Y于2009年09月23日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柜机,其通过在蜗壳的涡舌部分设置若干个盲孔,利用多个盲孔共振结构来降低噪声,但实际降噪效果也较差。传统的倾斜涡舌技术、调节离心叶轮外径与涡舌间隙技术、吸声蜗壳技术等降噪措施对室内柜机进行降噪已经达到一个极限,故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地降低室内柜机噪声的方法与装置,进而改进其设计、提高噪音品质,对开拓空调新的市场和巩固现有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空调柜机的噪声通过吸声蜗壳、倾斜涡舌、改变进出风口等措施后柜机进行降噪已经达到一个极限的问题,提供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较低且能有效降低空调室内柜机噪声的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以及采用该降噪结构的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其包括室内柜机壳体和开设于所述室内柜机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室内柜机壳体内设有边缘与所述室内柜机壳体的内壁相接的出风板,在所述出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出风口相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板在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室内机壳体围合形成有一空腔,所述出风板上设有多个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具体地,所述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为微孔/或微缝隙。
优选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1~2mm和/或所述微缝隙的宽度为1~2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孔或所述微缝隙的穿孔率为1%~5%。
优选地,所述多个微孔呈正方形排列分布或者正三角形排列分布在所述出风板上。
具体地,所述微缝隙呈横向分布或者呈纵向分布或者呈斜向分布或者呈交叉分布设置于所述出风板上。
具体地,所述空腔的深度为5~20cm。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吸声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吸声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室内柜机壳体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出风板的厚度为0.2~5mm。
优选地,所述出风板为圆弧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2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功率发送器、无线功率接收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无线电力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