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氧化低膨胀高温合金气体保护焊用焊丝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6297.8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郭绍庆;周标;刘文慧;陈云峰;张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35/24 | 分类号: | B23K35/24;B23K35/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膨胀 高温 合金 气体 保护 焊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用于GH783及其他抗氧化低膨胀高温合金气体保护焊的焊丝。
背景技术
高推重比发动机对核心机部位的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求在结构上能降低燃气损耗,提高热效率。而低膨胀高温合金构件可实现主动间隙控制,大大降低燃气损失,降低油耗,提高性能。低膨胀高温合金是以Fe-Ni-Co为基添加Nb、Al、Ti等元素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沉淀得到强化的,具有高强度、低膨胀系数和稳定的弹性模量。早期的低膨胀高温合金Incoloy903、Incoloy907、Incoloy909,为了控制线膨胀系数都不添加Cr,因此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较差。为满足高性能发动机的需求,相继开发出了抗氧化的低膨胀高温合金EXP4005、Inconel783(GH783)合金,这类合金添加2.5%~3.5%Cr和5.0%~6.0%Al,Cr、Al的加入提供了氧化抗力,尤其是高Al含量使奥氏体基体在晶内和沿晶界析出β相,显著提高了合金对应力加速晶界氧化脆化的抗力。其中Inconel783合金650℃抗氧化性与Inconel718相当,650/100℃氧化速率达到完全抗氧化。因此Inconel783合金在涡轮发动机机匣、涡轮外环等需要高温间隙控制的构件选材上更具竞争力。
由于抗氧化低膨胀高温合金为沉淀强化型高温合金,合金元素多,尤其是偏析元素Nb、Ti的加入,致使合金焊接容易出现焊缝凝固裂纹。另外,Si、S、P、等元素偏析,会在晶界上形成低熔点化合物或低熔点共晶,改变液膜的润湿性并扩大液相凝固区间,因而导致合金的裂纹敏感性提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GH783合金焊接的既可保持焊缝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又能提高焊缝热裂纹抗力的抗氧化低膨胀高温合金气体保护焊的焊丝。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焊丝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1-0.08,Si≤0.20,Mn≤0.10,P≤0.015,S≤0.005,Cu≤0.10,Cr2.4-3.2,Ni24.0-28.0,Fe24.0-27.0,Nb2.0-3.0,Al5.0-6.0,Mo2.5-4.5,Ti0.1-0.3,B0.006-0.012,Y0.01-0.05,余为Co;焊丝的制备方法是:
(1)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焊丝合金,其工艺条件:真空度0.1~1.0Pa,精炼温度1560~1580℃,精炼时间20~25分钟,停止加热,冻结至熔液暗红,加入Al、Ti及稀土Y,再精炼5分钟,最后浇注,浇注温度1410~1420℃;
(2)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重熔焊丝合金,其工艺条件:真空度0.1~1.0Pa,电压20~35V,电流密度150~200A/cm2,熔炼速度5.0~10.0cm/min;
(3)将重熔后的铸锭去缩孔、车表皮后,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化处理规范为:1160℃±10℃×4hr,空冷;
(4)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铸锭锻造成圆棒,锻造规范为:加热温度1141℃±10℃,保温20~60min,保温时间随棒材横截面的减小而缩短,锻造时先锻非帽口端,第一火每锤的变形量要小,试探着锻,使其变形性能逐渐提高,第二、三火及后续火次逐渐增大每锤的变形量;
(5)将自由锻后的棒材热轧成细棒材,热轧前预热,预热规范为:加热温度1100℃±10℃,保温15~20min;
(6)将热轧后的细棒材在拉丝设备上进行拉拔,在拉丝过程中,对细棒材进行中间退火处理,退火规范为:加热温度1100℃±10℃,保温15~20min,水冷,直至将其拉拔为目标尺寸的焊丝;
(7)焊丝酸洗,首先采用HCl+HNO3+H2SO4水溶液定径,再用25%~30%HNO3水溶液光亮处理。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为:
GH783合金发达的焊缝枝晶组织及枝晶间低熔点组分的存在是造成其高热裂纹敏感的主要原因。枝晶间低熔点组分主要包括Laves相、碳化物和γ’等与γ相的共晶。Nb、Ti、Si、S、P等元素向晶界和凝固亚结构边界的偏析,促进低熔共晶的形成。焊缝成分对低熔共晶的种类、构成和数量具有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