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裂缝高度的PSC连续箱梁桥承载能力快速评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8171.4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梁鹏;邓志坤;张兴超;胡宗相;李斌;魏方震;肖光昕;罗生举;郭桂林;吉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史玫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裂缝 高度 psc 连续 箱梁桥 承载 能力 快速 评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裂缝高度的PSC连续箱梁桥承载能力快速评定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的规范体系法对PSC连续箱梁桥承载能力进行评定时,利用外观调查中各项指标的专家评分之和判断是否需要对桥梁进行荷载试验,该过程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周期较长。
除此之外,规范体系法中荷载试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当通过检算分析尚无法明确确定桥梁承载能力时,通过对桥梁施加静力荷载作用,测定桥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据此确定检算系数Z2重新进行承载能力检算评定或直接判定桥梁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而在进行荷载试验时需中断交通,不能大范围开展,成本高、试验周期长,不适应任务繁重的桥梁养护工作,此特点限制了荷载试验的广泛应用,对于承载能力有待评定的运营中的桥梁,现场检测人员无法迅速地判断桥梁的运营状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迅速评价桥梁运营状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裂缝高度的PSC连续箱梁桥承载能力快速评定方法,通过对有裂缝的待评定梁桥的承载能力进行快速评定以快速准确的判定桥梁是否需要进行荷载试验。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裂缝高度的PSC连续箱梁桥承载能力评定方法是:
首先,对待评定PSC连续箱梁桥各主梁进行调查,确定待评定梁桥上的关键截面,其中,关键截面为待评价梁桥被调查的主梁跨中截面,且该主梁跨中截面区域有裂缝;所述主梁跨中截面区域为:顺桥向,该主梁跨中截面前后0.5m的区域;
之后,分别求取待评定梁桥各关键截面的实测弯矩,并根据各关键截面的实测弯矩对相应主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评定,待评定梁桥的承载能力为所有主梁中承载能力最不利的情况:
当关键截面为中跨中梁跨中截面:且该中跨中梁跨径小于等于23米时:其实测弯矩y1计算公式为:
y1=-18018x14+50610x13-39260x12+10939x1+2997.7 (式1),
x1'为该中跨中梁跨中截面区域的平均实测裂缝高度,单位为米;h1为该中跨中梁的梁高,单位为米;L1为该中跨中梁跨径,单位为米;
y1≤5780kN·m,说明该中跨中梁的承载能力处于满足规范承载能力要求的区间;5780kN·m<y1<8566kN·m,说明该中跨中梁的承载能力超出规范承载能力允许的区间;y1≥8566kN·m,说明该中跨中梁的承载能力超过了抗力的标准值;
当关键截面为中跨边梁跨中截面,且该中跨边梁跨径小于等于23米时:其实测弯矩y2计算公式为:
y2=-24100x24+70086x23-60104x22+19159x2+2062.7 (式2);
x2'为该中跨边梁跨中截面区域的平均实测裂缝高度,单位为米;h2为该中跨边梁的梁高,单位为米;L2为该中跨边梁跨径,单位为米;
y2≤5798kN·m,说明该中跨边梁的承载能力处于满足规范承载能力要求的区间;5798kN·m<y2<8648kN·m,说明该中跨边梁的承载能力超出规范承载能力允许的区间;y2≥8648kN·m,说明该中跨边梁的承载能力超过了抗力的标准值;
当关键截面为边跨中梁跨中截面,且该边跨中梁跨径小于等于23米时:其实测弯矩y3计算公式为:
y3=-25087x34+69251x33-54960x32+16493x3+2966.1 (式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8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