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附面层抽吸的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8287.8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涛;胡应交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附面层 抽吸 压气 气动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附面层抽吸的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属于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专利涉及三方面的技术。分别为对转压气机技术,附面层抽吸技术,基于轴向速度提升的高效率高负荷动叶设计技术。
1、对转压气机技术
对于涡轮而言,考虑到气流在涡轮中总体上处于顺压流动,因此在不减少其级负荷的前提下,可减少两列转子之间的静叶片而直接对转,使得发动机结构紧凑,重量下降,推重比提升。此外,对转技术也可减少传到飞机上的合力矩。
对于压气机而言,气流在其内部总体上属于扩压流动。气流在压气机叶片中流动需满足扩压因子的要求。在转速数值相同情况下,若需两列对转转子,直接实现原先两级压气机压比是困难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总压比不变情况下,压气机中静子叶片能够实现静压升从而降低转子叶片中的逆压梯度。若两列对转转子直接实现两级压气机(假设其反动度为0.5)总压比,平均每列转子需实现原先两倍的静压升。
因此,对于对转压气机而言,不是简单的减少静叶片那么简单,而是需重新对其每列转子气动参数进行评估。第一列转子出口气流参数需满足第二列转子入口参数需求。从图1可看出,若两列转子在没有静叶前提下直接对转,其优点在于,第一列转子能够为第二例转子提供反预旋,提升了第二列转子的做功能力。但也有如下需注意的问题:
1)在特定圆周速度前提下,若想进一步提升第一列转子级负荷,会使得第二列转子的入口气流角或入口相对速度马赫数过高。事实证明,当叶栅入口马赫数超过1.5时,叶栅内部损失会显著增加。因此,在对转压气机前提下,第二列转子的参数需求限制了第一列转子负荷的进一步提升。同样,第一列转子在特定级负荷前提下,限制了第二列转子转速的进一步增加,以避免其入口相对马赫数和气流角增加。
2)为有效降低第二列转子的入口马赫数与气流角,提升负荷,有效办法为提高第一列转子入口正预旋。但当第一列转子入口马赫数已经达到特定水平时,正预旋会使得第一列转子入口相对马赫数进一步增加,激波损失提升。
2、附面层抽吸技术
附面层抽吸可改善压气机内部的流动状况,提升压气机级负荷与效率,从而使得压气机级数减少,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但问题在于,附面层抽吸所吸走的经过压缩后的气体,能否进一步利用,以及如何利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考虑附面层抽吸的收益,而且需综合考虑当抽吸气体有不同用途时,抽吸所造成的额外损失。
针对超、跨音速转子而言,若不采用围带,由于激波损失与泄漏损失的共同影响,损失主要集中在转子70%叶高及以上区域的吸力面侧。当在转动部件上应用附面层抽吸时,抽吸管道的设计是一大挑战。此外,超音速叶型通常较薄,因此,抽吸槽的宽度,抽吸槽的数量,都受到强度的限制。
3、基于轴向速度提高的高效率高负荷动叶设计技术
对于动叶气动设计,无论是在亚音速入口来流还是在超音速入口来流的前提下,均可通过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降低动叶内的扩压因子,以确保动叶高效流动。从而避免在高负荷气动设计条件下,在动叶中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等主动控制措施。针对转子入口来流分别为亚音速或跨、超音速的流动情况,分别对该技术予以说明。
3.1在入口相对速度为亚音速时,基于出口轴向速度提升的高效率高负荷动叶设计技术
当转子入口相对速度为亚音速时,在常规设计中,动叶入口处、动叶出口处以及静叶出口处,其轴向速度通常相等或变化不大。在动叶入口速度三角形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级负荷提升,动叶转角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其内部将出现附面层分离。此时,可通过增加子午流道的收缩幅度,提升动叶出口轴向速度以降低动叶扩压因子,避免动叶中出现附面层分离流动。
图2是在入口速度三角形相同且轴向进气前提下,不同出口轴向速度前提下的速度三角形对比。根据式(1),可知,在入口速度三角形与扭速保持不变情况下,出口轴向速度增加,使得其出口相对速度增大,可有效降低动叶中的扩压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8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