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悬索桥的锚碇基础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8418.2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穆保岗;龚维明;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E02D2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悬索桥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悬索桥锚碇基础的分体式沉井。
背景技术
悬索桥是目前世界上跨越能力最强的桥型,900m以上跨度的桥梁基本都是悬索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悬索桥有了很快的发展,建造了一批批跨径上千米的大型悬索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众所周知,锚碇是悬索桥安全关键结构之一,靠它来锚固主缆,承受很大的主缆拉力,将主缆拉力传递给地基基础,通常采用重力式锚碇和隧道式锚碇。锚碇的锚固好坏,直接导致桥梁结构整体性的稳定。我国江阴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四桥等大跨径悬索桥的修建,都是以沉井作为锚锭基础。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采用大型沉井重力式锚碇,尺寸为69m×51m×58m;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m×52.8m×58m。大尺寸的沉井锚碇基础面积和体量规模巨大,遭遇不良地质条件时,下沉过程中难以控制,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甚至制约桥梁的正常施工。所以需要在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又不降低桥梁基础的承载能力,对于大型悬索桥锚碇基础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基于现有重力式锚碇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受力合理、沉井面积和下沉深度较小、可提高承载力能力的用于悬索桥的锚碇基础。
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于悬索桥的锚碇基础,包括散索鞍、承台和沉井,沉井设置在承台的下方并与承台的底部连接,散索鞍设置在承台的上侧,沉井的个数为偶数个,沉井沿顺桥方向分布排列。
本发明中,沉井的个数为2个,2个沉井沿顺桥方向排列。其中一种优选方案中,远离桥的沉井的深度大于靠近桥的沉井的深度。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沉井的个数为4或6个,沉井沿顺桥方向对称分布排列为两组。其中一种优选方案中,沿顺桥向排列的每组沉井中,各沉井的深度沿远离桥的方向递增,两组沉井之间,在横桥向上对应的两个沉井的深度相等。
本发明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沿顺桥向排列的每组沉井中,靠近桥的沉井中填充水远离桥的沉井中填充素混凝土。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沉井为6个,沿顺桥向排列的每组沉井中,中间沉井与靠近桥的沉井的间距,小于中间沉井与远离桥的沉井的间距。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力结构物,是支承主缆、保证全桥主体结构受力稳定的关键部位,所以对锚碇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悬索桥重力式沉井锚碇采用较大直径或尺寸,依靠自身的重力来承受桥梁主缆巨大的拉力。在施工过程中,沉井不易控制且增加施工难度。本发明能有效减小悬索桥重力式沉井锚碇的体积,避免大型沉井的下沉施工困难。从结构上讲,分体式结构平面惯性矩大,结构刚度大,节省材料。分离的沉井整体预制施工,可缩短工期并满足质量要求。该分体式沉井平面尺寸根据结构受力情况确定,各分体沉井平面可为圆形也可为矩形,分体沉井间距可大可小,根据运营期的受力特点,后部沉井加深以利于抗倾覆、抗滑移的稳定性验算,承受水平荷载能力较强,适应能力强。本发明具有受力合理、沉井体积小、便于施工操作和定位控制、避免大型沉井的下沉困难等优点,在悬索桥锚碇基础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锚碇基础中,分体沉井顶部有深厚承台连接,能有效地锚固主缆,将承受的主缆拉力分配给2-6偶数个小直径沉井,与传统采用单一大直径或大尺寸沉井的锚碇基础相比,每个小直径沉井下沉难度大为减少,结构受力更加合理,沉井面积和下沉深度也较小,避免大了大直径或大尺寸沉井锚碇基础的复杂施工,同时其承载力能力又有所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及经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悬索桥锚碇基础的2个沉井的分体式沉井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悬索桥锚碇基础的4个沉井的分体式沉井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悬索桥锚碇基础的6个沉井的分体式沉井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有:散索鞍1、承台2、沉井3、水4、素混凝土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3所示:本发明的用于悬索桥的锚碇基础,包括散索鞍1、连接沉井的承台2和沉井3,沉井3的数量为2个、4个或6个。沉井设置在承台的下方并与承台的底部连接,散索鞍设置在承台的上侧,沉井的个数为偶数个,沉井沿顺桥方向分布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8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吸水高阻燃复合酚醛泡沫保温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猪圈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