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解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8451.5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柏凤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曹建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及其 解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手势控制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用手指的形态来进行标记和识别的手势识别系统已经开始用于操纵计算机。而将手势用于人机交互有很大优点:手势在不同文化习俗间是相似的,与语言无关;手势填补了图形交互与自然语言交互之间的空白,起到中介作用;用户能较快学会和运用手势;可同时用双手完成许多任务,因此大大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等等。
当前,流行的便捷式电子设备上使用的触摸屏就是一种接触式手势控制交互方面的例子。然而,对接触式的操控设备而言,其所采用的手势滑动解锁,方式比较单一,且安全性能也不强,任何人只要知悉了手势滑动轨迹,就能够进行解锁操作,从而影响了用户的隐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解锁方法,以解决现有接触式手势解锁方式单一,安全性能弱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包括非接触式手势图像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图像;
识别模块,用于从采集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
匹配模块,用于将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分别与预存的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对应进行比对,若分别匹配,则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变更到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不同于第二状态;若其中之一不匹配,则电子设备的状态维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手势背景为人脸。
优选地,第一状态为锁定状态。
优选地,第二状态为解锁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触式手势;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接触式手势背景图像;
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的接触式手势和采集的接触式手势背景图像中,识别出接触式手势和接触式手势背景;
匹配模块,用于将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分别与预存的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对应进行比对,若分别匹配,则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变更到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不同于第二状态;若其中之一不匹配,则电子设备的状态维持不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解锁方法,其包括:
采集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包括非接触式手势图像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图像;
从采集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
将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分别与预存的非接触式手势和非接触式手势背景对应进行比对,若分别匹配,则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变更到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不同于第二状态;若其中之一不匹配,则电子设备的状态维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手势背景为人脸。
优选地,第一状态为锁定状态。
优选地,第二状态为解锁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解锁方法,其包括:
接收接触式手势信息;
采集接触式手势背景图像;
在接收的接触式手势信息和采集的接触式手势背景图像中,识别出接触式手势和接触式手势背景;
将识别出的接触式手势和接触式手势背景分别与预存的接触式手势和接触式手势背景对应进行比对,若分别匹配,则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变更到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不同于第二状态;若其中之一不匹配,则电子设备的状态维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设备状态的改变,比如从第一状态变更到第二状态,除了需要手势匹配之外,还需要结合手势背景的匹配,二者分别匹配,才能进行电子设备状态的改变,从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锁方式,其方式多样,另外也增强了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8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