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1328.9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1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龙;谭永翔;刘伟华;黄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39/00;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系统 热交换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至少二个节流装置,室外热交换器为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出口、分配管、集流管、扁管、翅片、位于所述分配管内用于分配介质的分配器,分配器上均匀分布有分配小孔;第一进口直接与分配管的分配腔连通,而第二进口通过所述分配器上的分配小孔与分配腔连通;在制冷模式时,气态介质通过第一进口进入分配管,而在制热模式时,介质通过所述第二进口进入分配管,使制冷模式下介质流经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明显降低,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该空调系统所用的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而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今后汽车发展方面之一。但电动汽车由于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成本和容量/重量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空调系统同样也不同于原有的汽车空调系统。传统的内燃机式汽车,可以利用内燃机的余热和发动机排气的热量来加热车厢,而电动汽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电机,缺少了发动机的热量可以利用。
另外,在传统汽车中,鼓风机和冷凝电机是汽车空调主要的用电源,而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上用电的就不仅仅是鼓风机和冷凝电机,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
首先,压缩机没有发动机的驱动,完全依靠电能;
其二,同样因为没有了发动机,在制热时没有发动机的余热可用,也要完全依靠电能。这样如何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成为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的主要问题;
第三,对于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如夏季高温或冬季高寒的地区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如图8所示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中,该系统有两个主要循环:制冷循环1000和加热循环2000。汽车空调系统包括两个空调箱总成:车厢空调箱1010和电池模块空调箱1020:车厢空调箱1010中包括车厢蒸发器1011和车厢加热器1012,电池模块空调箱1020中包括电池模块蒸发器1021和电池模块加热器1022。在进行制冷循环时,其工作过程为:在夏季工况时,开启空调,压缩机1001开始工作,消耗一定的电能,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工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在流过冷凝器1002时放出热量,工质放出的热量被环境空气吸收,本身发生相变而冷凝成液态,液态工质在流过膨胀阀1003和/或1005时,使工质降压降温,然后流经车厢蒸发器1011和/或电池模块蒸发器1021时吸收车内和/或电池内空气中的热量,本身发生相变而蒸发成气态,低温低压的气态工质再被压缩机100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如此循环工作。系统中的两个蒸发器1011和1021可单独工作,具体通过两个电磁阀1004和1006的通断来实现流路的控制。
而在制热循环时,其工作过程2000为:在冬季工况时,电加热器2003通电,给循环2000中的工质进行加热,同时,水泵2001启动,把加热后的工质送至加热器1012和/或1022,对车内和/或电池内空气中进行加热,具体通过两个电磁阀2004和2005的通断来实现流路的控制从而提供热源。加热器1012和1022可单独工作,通过电磁阀2004和2005的通断来实现。
然而,在上述系统中,还存在以下缺陷:
1)制冷循环时,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大体等于蒸发器1011和1021出口端的蒸发温度,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大体等于蒸发器1011和1021出口端的蒸发压力,因而当该系统处于高温极热地区时,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吸气压力相对比较低,因而降低了压缩的效率,同时也不能保证足够冷量需求。
2)制冷采用传统车上的空调系统,同时或单独对车厢或电池进行冷却;而制热则采用高压PTC,即电加热的方式,同时或单独对车厢或电池进行加热。采用电加热,其效率最高为100%。这样该系统除了制冷循环外,还有循环2000中工质的加热循环系统,即系统相对较为复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1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玻璃瓶瓶口模具
- 下一篇:一种污泥脱水调理压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