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2942.7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5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姜传庚;杨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塑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K13/02;C08K3/26;C08J3/22;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5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l 多功能 水稻 增产 专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就高达2600万亩.这也促使水稻育秧膜的应用研究有较快的进展,尤其是由小棚育秧逐步发展为大棚育秧以后,以黑龙江省为例,按照1∶100的育秧比例,则有26万亩秧苗需要覆盖育秧膜,以每亩秧苗需要棚膜100kg计算,则全省每年的育秧膜用量为26000吨,巨大的需求量对育秧膜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稻属C3类高等植物,其叶绿素有如下吸收峰-蓝紫光区(380~480)nm吸收峰达95%,红光区(620~680)nm吸收峰达90%。因而在这两个波段下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另外在可见光的范围内薄膜的透光率应在55%以上。
目前大棚育秧通常采用普通的PE膜(以下简称WH膜),在可见光的范围内的蓝光区和红光区没有透过峰,透光率不高,覆盖WH膜的秧苗叶绿素含量一般为1.79mg·g-1·FW左右,叶绿素含量较低,叶绿素与蓝紫光、红光的吸收能力有关,而蓝光下生长的C3植物,其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能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覆盖WH膜的秧苗在自然光下的光合速率较低,此外覆盖WH膜的秧苗根系脱氢酶活性为221.5μg·g-1·FW·h-1左右(TTC法),淀粉酶活性为62.5mg·g-1·FW·s-1左右(待分解物为麦芽糖),脱氢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根系活力较低,总可溶性糖含量为14FW%左右,淀粉含量为26FW%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从而细胞渗透压小,束缚水含量少,抗逆性差,不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在秧苗上表现为秧苗素质差和生育进程慢,秧苗素质具体表现为地上部分表现为秧苗高弱、茎细、叶面积小、叶片充实度低、株高较矮,株高干重和秧苗干重均较轻,地下部分表现为根系活力低、白根少、根数少、根长短,根长和根系干重均较轻,生育进程具体表现为出苗晚、返青慢、分蘖期晚且,分蘖天数少,这都与秧苗叶绿素含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有直接关系,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多,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而且碳水化合物多,细胞渗透压大,束缚水含量多,可提高其抗逆性,利于早生快发,且覆盖WH膜的秧苗立枯发病率较高,从而导致水稻亩产量低,亩产量为600Kg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覆盖现有WH膜的水稻秧苗,其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慢而导致的水稻亩产量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由质量分数为5%~15%的母料和质量分数为85%~95%的共混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母料按质量分数由0.1%~1.5%的荧光剂OB、0.01%~0.15%的酞青蓝、1%~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5%的抗氧剂B215、15%~20%的流滴剂、1%~2%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共混料由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而成。
本发明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母料的制备:按质量分数称取0.1%~1.5%的荧光剂OB、0.01%~0.15%的酞青蓝、1%~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5%的抗氧剂B215、15%~20%的流滴剂、1%~2%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在高混机中,以转速为600r/min~700r/min进行混合,然后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拉条,冷却定型,风干,最后切粒,得到母料;
二、共混料的制备:将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均匀,得到共混料;
三、成品膜的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母料和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混合均匀,然后经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吹胀,冷却定型,牵引,最后卷取切断,得到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中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5%~15%,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85%~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塑五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塑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2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相液晶复合材料和含该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皮肤阻抗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