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嫁接育苗套袋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5435.9 | 申请日: | 2013-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谷业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嫁接 育苗 | ||
技术领域
一种植物嫁接育苗套袋涉及植物嫁接的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保护植物嫁接的接穗,提高嫁接成活率的用具。
背景技术
嫁接就是人们有目的的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等组织,接到另一株带有根系的植物上,使这个枝条或芽接受它的营养,成长发育成一株独立生长的植物。这个枝或芽叫做接穗,带原根承受接穗的植株叫做砧木。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目的地开展植物嫁接活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保存植物的优良性状、有利于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有利于增强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嫁接育苗能否成功除了取决于两种植物的亲合力和生长习性外,还与环境条件相关联。接穗一般是较短的枝条,甚至是一个芽,而且与生长的母体完全分离,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愈合在实验室组织培养条件下也至少需要2~3周时间,前期接穗和砧木输导组织未能及时建立联通体系时,接穗仅靠连接伤口环境水分,远远达不到愈合生长条件要求,如果露天嫁接,管理不善,任其风吹日晒、干旱雨淋等,就会导致接穗在1~2周内干枯死亡,嫁接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创造相对条件良好的嫁接育苗环境尤其重要。
在生产实践中,如果使用砧木根或根颈部进行低位嫁接,可以集中沙埋法保持湿度促进生长,如果进高位换头法嫁接,又大都在露天环境条件下,乡土办法就是采用稻草泥浆裹缚,此法虽对茎干强度较高的植物有用,但其成活率仍然较低,费事管理不便,劳动强度大,不仅不易大面积推广使用,而且对砧木茎干较弱的植物不太适用。
因此人们为了提高植物嫁接成活率也采取了不少办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缺点或不足也十分突出。如杜宏彬的申请号200510061438.1专利“嫁接塑料套袋薄膜带制作及其扎缚方法”,仅仅在绑缚方法上进行改进,对于保湿有一定作用,但无法增加湿度;又如刁兴治的申请号90213972.X专利“嫁接绑缚保温保湿及覆盖伤口用带”也是在绑缚伤口技术的改进,增强保温、保湿、遮光作用;又如在茶树更新育苗上采用的“劈接套袋保湿法”中,其方法就是在茶树嫁接后,在其根部放置一瓶水,然后再罩上塑料罩,不仅通气性差,管理不便,强日照下还要遮光,否则容易高温灼伤甚至死亡。
发明内容
根据嫁接育苗的技术原理,为了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必须创造或控制好嫁接育苗生长的良好的环境条件,达到人工容易做到、日常管理简便的要求,对取得嫁接育苗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提供一种植物嫁接育苗套袋的目的是为植物嫁接的接穗的成活和生长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条件,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 一种植物嫁接育苗套袋,其特征是:由羊皮纸套袋、塑料小水杯和细水管组成;其中塑料小水杯处于袋内上中部,细水管穿过纸袋和小水杯上的水管插口,下端到达杯底,上端外露。
2.所述的羊皮纸套袋为白色透明纸袋,下端开口以便套在嫁接苗上,下端卷边内设置有双向对拉封口线,以便套好反向拽紧扎住封口;所述的塑料小水杯缝制在羊皮纸套袋内,杯口向上;所述的塑料小水杯是白色轻质塑料杯,其容积不超过50毫升,水杯紧贴套袋的一边比其它三边高出3厘米,用于与纸袋缝合;所述的吸水管可以是塑料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套袋具有明显的增湿、保温、防风、遮光、防雨水等性能特点。一是用羊皮纸制作的套袋具有防水、透气、遮光和较高强度的支撑作用;二是嫁接苗套上袋子后起到防风、保湿、保温作用;三是向杯内灌注清水有利于通过蒸发水汽,调节袋内空气湿度和温度作用;四是具有使用操作方式简单,制作套袋可以工厂化规模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五是嫁接完成后不需要用遮阳网遮荫,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嫁接成本。近年来,我们在采用木本性突出的砧木进行金银花高位嫁接试验,着力改变其藤本性状而转向木本生长,在嫁接实践操作中,我们应用植物嫁接育苗袋,对接穗环境进行保温增湿,其效果十分突出,管理十分方便,一次性成功率大大提升,嫁接成活率由20%提高到90%以上,为大面积推广金银花嫁接育苗技术寻找到了突破口,这对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方法效果图。
图2是制作方法结构图。
图3是套袋结构侧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5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