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空气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6657.2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桥谷英树;百濑坚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内控制空气调节的技术。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系统安装在车厢内,用于在车厢内控制空气调节,从而在车厢内维持乘客舒适性。
每个空气调节系统通常被设计为将空气混合调节风档(air mix damper),即,空气混合门(air mix door),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以调节通过加热器芯的空气量,从而控制从对应的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由此控制车厢内的空气调节。
对于这种空气调节系统,需要尽可能快地在车厢内提供乘客舒适性,并且减少乘客对该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如果空气调节系统满足这些要求,则可以增强它们的适销性。日本专利申请H08-276718号公报公开了旨在满足这些需要的空气调节系统的例子。
安装在车辆中的该已知空气调节系统设置有用于将预设温度作为与车辆行驶条件相对应的车厢温度存储在其中的装置;该行驶条件包括车厢温度、外部温度、太阳辐射量和车速。即使当前行驶条件改变到另一行驶条件,该存储装置也允许驾驶者在满足改变后的行驶条件的适当车厢温度下驾驶车辆而不需要乘客改变预设温度的操作。具体来说,该已知空气调节系统被设计为接收通过温度设定器设定的温度Ts,如果该温度Ts与预定基准温度匹配,则读出存储在该存储装置中的预设温度Ts’中的一个。然后,该空气调节系统被设计为基于从该存储装置中读取的预设温度Ts’控制车厢温度。所公开的该已知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提供乘客舒适性而不需要乘客改变预设温度的操作。
在发动机驱动的车辆中,空气调节系统使用发动机的残热作为空气调节的加热能量。发动机驱动的车辆的发动机效率的增加减少了它们的发动机的残热。因此,为了增加空气调节的加热能量,需要增加燃料消耗,这导致单位燃料能行使的里程数减少。
在电动车辆中,如电驱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空气调节系统通常使用电加热器,如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具有电压缩机的热泵等,作为加热源。因此,为了增加空气调节的加热能量,需要增加电加热器的电力消耗,这导致单位电力能行使的里程数减少。
因此,为了提高单位燃料能行使的里程数或者单位电力能行使的里程数,一种空气调节系统被设计为计算当前所需热量,并且利用产生该当前所需热量而需要的最少电力量,即,最少燃料量或最少电力量,操作加热源,而不是利用产生充足的热量所需的大的电力量操作其加热源。
发明内容
在上述被设计为利用产生当前所需热量的最少电力量驱动加热源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如果乘客将该空气调节系统的当前设定温度调高到目标设定温度以增加该空气调节系统的加热性能,则需要增加操作该加热源的等级。增加操作该加热源的等级旨在将从该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增加到基于该目标设定温度所确定的目标温度。
然而,增加操作该加热源的等级可能需要一定量的时间才能使从该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达到该目标设定温度。
具体来说,重点在于提高单位燃料能行驶的里程数或者单位电力能行驶的里程数的一些车辆的空气调节系统被分别设计为利用产生当前所需热量而需要的最小电力量操作加热源,同时空气混合调节风挡被持续设定到“最热”位置。注意,当空气混合调节风挡被设定到最热位置时,通过蒸发器的所有空气都通过被加热源加热的加热器芯。换句话说,最热位置是空气混合调节风挡的完全打开位置。
因为空气混合调节风挡被持续设定到最热位置,所以不能调节空气混合调节风挡的开度以将从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增加到目标设定温度。因此,只能增加操作加热源的等级以将从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增加到目标设定温度。这导致在从该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达到目标设定温度之前需要一定量的时间。从该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温度增加相对于乘客调高该空气调节系统的当前设定温度的定时的延迟可能使乘客不舒服。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方面寻求提供一种被设计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调节系统。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旨在提供这样的空气调节系统,其每个能够响应于乘客调高该空气调节系统的当前设定温度的请求,尽可能快地增加从该空气调节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