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紫色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6661.9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士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士芳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育 紫色 太谷 不育 小麦 方法 | ||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高忠丽于1972年发现的雄性不育材料,其不育性受一个显性基因所控制,基因符号原为Tal,国际登记的基因符号是MS2。该基因表达的关键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前后,雄性败育十分彻底,遗传稳定性好。太谷核不育则是由一个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控制的,因它位于4D染色体的短壁上,距离着丝点大约31.2个交换单位。太谷核不育小麦雌花正常,雄花败育彻底,开花时颖壳张开,柱头外露,开放授粉时异交结实率高。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所结的种子,始终要分离为一半左右的可育株和一半左右的不育株,这些可育株与不育株只有到抽穗后才能辨别出来,如果能在种子阶段就能辩认出可育与不育株,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种应用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V6小麦属于硬粒小麦。硬粒小麦是小麦属的一个种。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和42个染色体。硬粒小麦则是四倍体。具有A、B二个染色体组和28个染色体。
紫粒小麦漯珍1号的粒色性状受两对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对控制粒色性状的色素基因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定位,并将该基因定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另一色素基因定位于3A染色体的长臂上。
紫粒小麦漯珍1号为紫色小麦,其染色体为21对(2N=42),紫粒小麦漯珍1号与V6小麦杂交,有14对染色体是正常配对,还有7对染色体是成单的,杂交以后控制紫粒小麦的紫色基因位于附加染色体上。而硬粒小麦V6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后控制核不育基因也位于附加染色单体上。让核不育小麦新麦18与V6小麦杂交,同时又用V6小麦与漯珍1号杂交,在复合杂交的后代中核不育基因与紫色基因紧密连锁,因此可用紫粒基因来标记太谷核不育基因。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培育紫色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006年开始用转育稳定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新麦18与硬粒小麦V6杂交,同时又用硬粒小麦V6作母本与紫粒小麦漯珍1号杂交,对它们的后代进行复合杂交,并用硬粒小麦V6作轮回亲本不断与紫粒核不育杂交。于2010年在{[(核不育系新麦18×V6)×(V6×漯珍1号)]×V6}的复合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一株太谷核不育小麦,同一株麦穗所结籽粒有两种颜色。获得46粒紫粒小麦编号为10118,176粒白粒小麦,种植所结紫粒小麦为雄性不育小麦,种植白粒小麦为正常可育的小麦。
[002]用步骤[001]中得到的紫粒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以白粒小麦给紫粒太谷核不育小麦10118系授粉会结出紫粒与白粒两种不同颜色籽粒,所结紫粒比例通常在40%-50%之间,白粒约为40-50%。种植紫粒的为雄性不育系,种植白粒的为正常可育的小麦。这样就筛选出了紫粒太谷核不育小麦10118系。筛选的紫粒太谷核不育小麦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科学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士芳,未经马士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