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校正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6961.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8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师永民;张玉广;王磊;吴文娟;柴智;秦小双;师锋;李晓敏;郭馨蔚;吴洛菲;熊文涛;徐蕾;师春爱;方媛媛;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岩石 力学 参数 校正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随围压、孔压、温度及流体变化的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
统计所述油气藏的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
获取所述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
依据所述岩石力学参数,以及,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进行油气藏岩体力学地下原位模型的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藏的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包括内部影响参数,所述内部影响参数包括岩石成分特征参数,岩石结构特征参数,岩石构造特征参数,岩石孔隙裂缝特征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岩石弹性参数和岩石强度参数,所述岩石弹性参数包括泊松比,杨氏模量和孔隙弹性系数;
所述岩石成分特征参数包括岩石颗粒特征参数和填隙物特征参数,所述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包括:
若所述岩石颗粒特征参数中石英含量增加,则杨氏模量上升;
和/或,
若所述岩石颗粒特征参数中长石含量增加,则杨氏模量降低;
和/或,
若所述岩石颗粒特征参数中粘土矿物含量增加,则泊松比降低;
和/或,
若所述填隙物特征参数为钙质胶结岩石,则其杨氏模量大于其它类型岩石的杨氏模量;
和/或,
若所述岩石结构特征参数为结晶类成因的岩石,则其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高于岩石结构特征参数为胶结物成岩的岩石;
和/或,
若所述岩石构造特征参数为水平方向所取岩样,则其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大于垂直方向所取岩样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和/或,
若岩石孔隙裂缝特征参数为孔隙裂缝空间,则随着孔隙裂缝空间的增大,岩石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值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藏的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包括外部影响参数;所述外部影响参数包括温度特征参数,围压特征参数,孔隙流体特征参数,孔隙压力特征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包括:
若所述温度特征参数增加,则岩石的孔隙裂缝密度增加,岩石的杨氏模量减小,岩石的泊松比减小,岩石的孔隙弹性系数增大;
和/或,
若所述围压特征参数增加,则岩石的孔隙裂缝密度减小,岩石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增大,岩石的孔隙弹性系数降低;
和/或,
若所述孔隙流体特征参数为流体饱和度,则随着流体饱和度的增加,岩石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孔隙弹性系数都增大;并且,岩心含油时期的泊松比大于岩心含水时的泊松比,随着流体饱和度的增加,其泊松比差值增大;
和/或,
若所述孔隙压力特征参数增加,则岩石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减小孔隙弹性系数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的步骤包括:
采用静态测量方法获得静态岩石力学参数;
采用动态测量方法获得动态岩石力学参数;
其中,所述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和动态岩石力学参数经同步测量获得,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和动态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的动静差异比;
所述依据调整后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油气藏岩体力学地下原位模型的恢复的步骤为,
依据所述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岩石力学参数的动静差异比,以及,油气藏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参数的关联关系,进行油气藏岩体力学地下原位模型的恢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包括静态岩石弹性参数和静态岩石强度参数,所述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动态岩石弹性参数和动态岩石强度参数;所述静态岩石弹性参数包括静态泊松比,静态杨氏模量和静态孔隙弹性系数,所述动态岩石弹性参数包括动态泊松比,动态杨氏模量和动态孔隙弹性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9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布线基板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存取线路切换服务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