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恢复濒死果树健康生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7354.2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刚;董元华;孙益林;卜庆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恢复 濒死 果树 健康 生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快速挽救生病果树的营养施肥技术,还可用来克服果树的再植障碍。
背景技术
果树为多年生树木,近些年来,我国果树事业迅猛发展,果树栽培趋于矮化密植,生命周期缩短,老果园重复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而,果树再植障碍趋于严重。常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衰弱,抗性降低,甚至死亡。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氮磷钾化肥为主,缺少中、微量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的投入,使树体内在“体质”变弱。此外,施肥往往浅施甚至表施,导致果树吸肥、吸水根系在土表5-10公分内。俗话说“根深叶茂”,根浅其抵抗能力弱,当然枝、叶不会健康,一遇气候稍有异常或病虫害侵袭,即受影响。此外,因根浅叶衰,为维系一定的产量,果农不得在春天后增加追肥,但肥料利用率低,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在关键时刻多次伤根,进一步加速树体的衰退。因树势弱,病虫害猖獗,农药使用频次日益增加,而效果日益退步,加之养分投入严重失衡,不仅导致果树衰亡,而且导致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从而引发严重的果园退化。
本发明根据果树的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以土壤健康恢复为核心,进而挽救濒临枯死果树健康生长、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该发明技术也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再植障碍的实用途径。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恢复濒临枯死果树的营养施肥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恢复濒死果树健康生长的方法,由灌根和叶面喷施两部分组成,果树萌芽长叶后,首先采用灌根治疗,以树干为圆心,沿着以树冠的垂直投影为圆面积的圆周上等距离选取6-10个点,在每个点打直径10厘米,深50厘米的孔,每个孔灌0.5-1公斤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同时用相同的肥料喷施树冠,每亩用量50公斤;7-10天后再用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进行两次叶面施肥,间隔7-10天,每亩用量50公斤;幼果期,喷施高氮型叶面肥,每亩用量100公斤;果实膨大期,连续喷施2次高钾型叶面肥,间隔10天,每亩每次使用100公斤;采收后喷施1次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每亩用量50公斤。
所述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是以氨基酸叶面肥、黄腐酸液肥或海藻素为载体的叶面肥;高氮型叶面肥中N含量≥23%wt,高钾型叶面肥K2O含量≥27%wt,两种叶面肥的N、P、K总养分含量≥50%wt,Fe、Zn、Cu、Mn、B、Mo、Ca、Mg和 S的含量 ≥2%wt。
所述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为天泉牌多元素的营养素、腐植酸叶面肥或志通五谷丰氨基酸叶面肥。
所述高氮型叶面肥为高乐牌高氮型叶面肥。
所述高钾型叶面肥为高乐牌高钾型叶面肥。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通过液体营养从果树吸肥根部快速补充其所需营养,促进果树健康生长,恢复生产能力,从而有利于增加果农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发病果树的恢复挽救效果(左:处理;右: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文中叶面肥用量均是指该叶面肥在使用浓度下的用量。
在果树种植时间较长,枯枝病态比较严重的发病果园选取发病果树,首先采用灌根治疗,以树干为圆心,沿着以树冠的垂直阴影为圆面积的圆周上等距离选取十个点,用器具打直径10厘米,深50厘米的孔。每个孔灌0.5-1公斤多元素的营养素,同时用相同的肥料喷施树冠,每亩用量50公斤。10天后再用多元素的营养液体肥料进行两次叶面施肥,间隔10天,每亩用量50公斤。幼果期,喷施高氮型叶面肥,每亩用量100公斤;果实膨大期,连续喷施2次高钾型叶面肥,间隔10天,每亩每次使用100公斤;采收后喷施1次多元素的营养素,每亩用量50公斤。
实施例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