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氯吡咯并吡啶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8058.4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万汇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900 甘肃省白银***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咯 吡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4-氯吡咯并吡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4-氯吡咯并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FMS的酶抑制剂,受体调节剂,也是制备治疗疼痛,肿瘤疾病,神经性病变,炎症等疾病的药物的原料药。近些年来,一系列含有氮杂吲哚结构的新药被发现,市场上对该类中间体的需求日益增大。
文献《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 11(6), 1357-1360; 2009)报道了一种7-氮杂吲哚的合成方法,是以2-氨基-3-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合成3-甲基吡啶2-氮叔丁氧羰基,然后在丁基锂的作用下合成7-氮杂吲哚。文献《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通讯》(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 20(11), 3216-3218; 2010)报道了4-氯吡咯并吡啶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采用7-氮杂吲哚为原料,经过三步合成4-氯吡咯并吡啶。但该文献中采用具有较高危险性的丁基锂为原料,给4-氯吡咯并吡啶的合成带来了不安全隐患,而且其工艺路线不安全,工艺周期长,合成成本高,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路线安全,工艺周期短,合成成本低、收率高的合成4-氯吡咯并吡啶的新方法。
本发明合成4-氯吡咯并吡啶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氮-(2-氯乙基)吡啶-2-亚胺的合成
以水为溶剂,将2-氨基吡啶与2-氯乙醛以1:1~1:3的摩尔比,于10~25℃下搅拌反应1~3小时,得到氮-(2-氯乙基)吡啶-2-亚胺的水溶液;反应液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无需进一步纯化;
(2)7-氮杂吲哚的合成
以水为溶剂,使氮-(2-氯乙基)吡啶-2-亚胺与乙酸钠以1:2~1:5的摩尔比,于80~100℃搅拌反应5~10小时,冷却至10~25℃,生成的沉淀经过滤,烘干,得到7-氮杂吲哚;
(3)7-氮杂吲哚氮氧化物间氯苯甲酸盐的合成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将7-氮杂吲哚与间氯过氧苯甲酸以1:2~1:5的摩尔比混合,搅拌反应3~5小时,生成的沉淀经过滤,烘干,得到7-氮杂吲哚氮氧化物间氯苯甲酸盐;
(4)4-氯吡咯并吡啶的合成
将7-氮杂吲哚氮氧化物间氯苯甲酸盐溶解到三氯氧磷(既是溶剂也是反应物)中,于80~100℃搅拌反应10~16小时,蒸去多余的溶剂三氯氧磷,冷却至0~10℃,0~5℃的冰水淬灭,继续搅拌20~30分钟,用氢氧化钠固体调pH至9~10,过滤,固体用水洗涤,干燥,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纯品4-氯吡咯并吡啶。
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面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熔点测定等方法对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
1. 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如下:
H-NMR (400MHz, DMSO): δ=11.990(s, 1H), 8.137-8.126(s, 1H), 7.557-7.543(s, 1H), 7.152-7.139(s, 1H), 6.468-6.555(s, 1H)。经过鉴定,核磁共振氢谱测定结果确定为4-氯吡咯并吡啶。
2. 质谱仪测定数据如下:
EI-MS (m/z, %) 153。
该化合物分子量为152,谱图中出现153的峰,153的峰为分子量加氢峰。质谱测定结果确定为4-氯吡咯并吡啶。
3、高效液相色谱:
纯度为98.2~99. 6%。
4、熔点分析:
熔点为174~176℃。
综合分析上述核磁共振氢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熔点测定等,表明本发明合成的最终产品为4-氯吡咯并吡啶,并纯度合格,收率为60~68%。其结构式为:
本发明合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以2-氨基吡啶,2-氯乙醛为起始原料,以水,二氯甲烷,三氯氧磷等为溶剂,经过缩合,环化,氧化,氯代共四步反应,得到目标产品4-氯吡咯并吡啶,其工艺路线段短,生产周期短,简化了合成工艺,降低了合成成本;
2、本发明的合成工艺中避免了危险品的使用,安全可靠;后处理方法全部采用过滤,简单便捷,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具有很好的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万汇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白银万汇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0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