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8194.3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彭军文;苏耿;赖月华;郭伟杰;刘慰兵;连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卫东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国兴 |
地址: | 364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结构,本发明还涉及该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179429C公开了这样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它是采用正极板、负极板及隔离板形成的极板群,包括下述步骤:形成由正极板、负极板及隔离板构成的极板群的步骤;将一面配置着镍类合金形成的焊料的集电板的、配有焊料的一面与任意一极板的端面紧贴的步骤;以及从所述集电板的上方照射电子束以使焊料熔融并且由此将所述正极板或者所述负极板的端面与所述集电板接合的步骤;由于采用了电子束焊接,因此,该焊接必须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增加了抽真空过程,耗时耗能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采用多种焊接,简化工艺、加快作业速度、减少能耗的电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它包括壳体、电池盖、上极柱、下极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膜,将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置于壳体内,上极柱穿过电池盖与下极柱连接且将下极柱置于壳体内,将所述下极柱设置成横截面呈L状,下极柱的一面与上极柱连接,下极柱的另一面与侧集流板上端连接,侧集流板与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连接。
所述侧集流板由连接段、过渡段和集流板组成,与下极柱连接的连接段通过过渡段与集流板连接成S状。
所述集流板由二个横截面呈L状的小集流板构成,且横截面呈U状,在集流板两端设置有能将正极板或负极板定位的凸起。
将所述集流板设置成横截面呈U状,在集流板两端设置有能将正极板或负极板定位的凸起。
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先通过拉浆或涂布的方式将电池材料固定在泡沫镍或冲孔钢带或泡沫镍和镀镍钢带组成的基材上,制成正极板和负极板,然后
采用电阻焊或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将上极柱、下极柱与壳体连接成一体,此时
用电阻焊或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将已冲压成形的侧集流板的集流板表面与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面垂直连接,并且按规定间距排列成梳子状,随后
用电阻焊或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将侧集流板上的连接段与下极柱连接,最后
将上述组件置于壳体内组成电池。
所述上极柱穿过下极柱且与下极柱圆缝焊接。
所述上极柱与下极柱上表面接触焊接。
将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面与集流板内表面垂直连接。
将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表面叠加连接后与集流板两侧折边内外表面连接,并且与集流板内表面垂直。
将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表面叠加连接后与集流板两侧折边内表面连接,并且与集流板内表面垂直。
采用这种结构和方法后,由于将所述下极柱设置成横截面呈L状,下极柱的一面与上极柱连接,下极柱的另一面与侧集流板上端连接,侧集流板与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连接,以侧集流的方式引导电流,从而达到能采用多种焊接,简化工艺、加快作业速度、减少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极柱的主剖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极柱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剖视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侧集流板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侧集流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极板与集流板连接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极板与集流板连接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极板与集流板连接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 上极柱 2. 电池盖 3. 侧集流板 4. 下极柱 5. 连接段 6. 过渡段 7. 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电池结构,它包括壳体、电池盖2、上极柱1、下极柱4、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膜,将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置于壳体内,上极柱1穿过电池盖2与下极柱4连接且将下极柱4置于壳体内,将所述下极柱4设置成横截面呈L状,下极柱4的一面与上极柱1连接,下极柱4的另一面与侧集流板3上端连接,侧集流板3与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连接;所述侧集流板3由连接段5、过渡段6和集流板7组成,与下极柱4连接的连接段5通过过渡段6与集流板7连接成S状;附图4所示所述集流板7由二个横截面呈L状的小集流板构成,且横截面呈U状,在集流板7两端设置有能将正极板或负极板定位的凸起;附图5所示将所述集流板7设置成横截面呈U状,在集流板7两端设置有能将正极板或负极板定位的凸起;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先通过拉浆或涂布的方式将电池材料固定在泡沫镍或冲孔钢带或泡沫镍和镀镍钢带组成的基材上,制成正极板和负极板,然后采用电阻焊或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将上极柱1、下极柱4与壳体连接成一体,此时用电阻焊或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将已冲压成形的侧集流板3的集流板7表面与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面垂直连接,并且按规定间距排列成梳子状,随后用电阻焊或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将侧集流板3上的连接段5与下极柱4连接,最后将上述组件置于壳体内组成电池;附图2所示所述上极柱1穿过下极柱4且与下极柱4圆缝焊接;附图3所示所述上极柱1与下极柱4上表面接触焊接;附图6所示将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面与集流板7内表面垂直连接;附图7所示将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表面叠加连接后与集流板7两侧折边内外表面连接,并且与集流板7内表面垂直;附图8所示将多个正极板或多个负极板的一端表面叠加连接后与集流板7两侧折边内表面连接,并且与集流板7内表面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卫东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卫东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