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8528.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银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银轩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水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水回收装置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是生产生活使用量较大的能源。燃煤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都可以发电,但是燃煤发电导致环境污染,产生烟尘、酸雨、温室气体等各种有害气体;核能发电有放射性污染的危险,核废料处理的问题也有环境污染风险;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发电量少。
目前的发电装置普遍存在污染环境、发电量小等诸多问题。
初步设想设计一种用于冲击发电装置中清水回收装置的装置,冲击发电装置的原理是采用深水高压水体冲击涡轮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在深水压强下产生高压水体,利用喷射装置将高压水体喷射成高压气雾,高压气雾冲击涡轮,涡轮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高压气雾冲击完涡轮后再通过电热蒸发器进行加热使其变为水蒸气和颗粒,如能对水蒸气进行液化回收利用则符合当前社会节能环保的趋势。于是就有了清水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回收室内的一个水槽及水槽上方的冷凝装置,现在的问题是要设计一个节能环保,节约能源的冷凝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率、节能环保的可以对水蒸气进行液化的冷凝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凝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槽上方的由多根细长热管组成的热管束,热管束正对着水蒸气入口,热管的蒸发段与冷凝段分别位于回收室的内部和外部,在热管的蒸发段的外管壁上沿热管长度方向固设有至少一个换热片,在回收室的外部设有水箱,在水箱内装有水,热管的冷凝段置于水箱内的水面下方。
为使水箱内的水能够均匀受热,充分吸收热管冷凝段传递来的水蒸气热量,作为优选,热管的冷凝段垂直于水箱侧面插入到水箱内,且热管冷凝段是沿水箱侧面由上到下均匀分布。
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作为优选,在热管的蒸发段的外管壁上设有两个换热片,两个换热片是沿热管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于热管蒸发段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片呈矩形,其厚度为0.1mm~3mm。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换热片与热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使得热管与换热片之间的热量交换更加均匀。
为使水蒸气可以与换热片、热管进行充分接触、换热,作为优选,所述的热管为高低错落设置。
本发明工作原理及效果如下:换热片与水蒸气接触,传导至热管蒸发段,使热管蒸发段内的冷媒汽化并吸收热量,而水蒸气失去热量变成水滴流入水槽中进行收集,而热管内汽化后的冷媒流向冷凝段,遇冷液化并释放热量,通过冷凝段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的水中,水通过水箱壁面与空气对流进行散热,热管内冷媒重新凝结为液体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回热管的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不断的将水蒸气变为水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冷凝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凝装置中热管蒸发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向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冷凝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水槽22上方的由多根细长热管组成的热管束33,热管束33正对着水蒸气入口44,水蒸气从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进入回收室1内,所述热管的蒸发段3与冷凝段4分别位于回收室1的内部和外部,如图2~3所示,在热管的蒸发段3的外管壁上沿热管长度方向焊接有两个换热片2,换热片2的端部与热管蒸发段3的外管壁相连,两个换热片2是沿热管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于热管蒸发段3的两侧,且所述的两个换热片2与热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的换热片2呈矩形或其它形状,其厚度为0.2mm。换热片2为金属材料制成。
为提高热管散热效果,在回收室1外部设有水箱5,在水箱5内装有水,热管的冷凝段4置于水箱内的水面下方,为了使水箱5内各处水受热均匀,热管的冷凝段4垂直于水箱5侧面插入到水箱内,且热管冷凝段4是沿水箱5侧面由上到下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银轩,未经陈银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镶套冶金复合双金属无缝管生产方法
- 下一篇:新型手攻丝锥校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