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理农业生物电场调控的自动化温室大棚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8645.3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方;苏中滨;王润涛;王基宇;张健;任帅;刘莹;马佳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26 | 分类号: | A01G9/26;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物理 农业 生物 电场 调控 自动化 温室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具体涉及基于物理农业生物电场调控的自动化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开始比较快的发展温室种植技术,像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仪表采集温室中的现场信息并根据指标进行控制,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但是当时温室控制中只是利用到单因子控制技术,即只是对温湿度、光线强度、CO2等环境条件分别进行控制。
温室环境领域的控制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美国出现了一种融合了气候调节、农田灌溉与作物的肥料供应的一个整体的一体化的温室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各种生产管理进行融合然后根据传感器的输入来调节各部分进行执行动作,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温室。
以色列温室农业采用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先进的温室结构及空气温湿度调控系统,配合幕帘、天窗等辅助设备,自动调节光线强度。监控室内的中心计算机与现场控制器相互通信,方便地控制滴灌和微喷灌系统进行灌溉和施肥,可达到80%~90%的水肥利用率。
加拿大温室农业使用计算机辅助温室管理软件,对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处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温室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温室环境的控制和管理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对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系统计算机研究机构,并首次在温室环境的控制中应用了计算机系统[4]。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根据我国开始根据自己的国情及当时的温室大棚,开始设计适合中国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先后有中国农机化研究院研制出的新型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北京农业大学研制出的小型分布式数据采集控制系统“WJG-1型温室环境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江苏理工大学研制的智能温室群集散控制系统;中国农业大学设计研制的山东省济宁大型育苗温室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新型的温室控制系统。
进入21世纪后,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在国内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一般采用单片机嵌入式测控系统作为控制系统,形成的是单片机系统,所以人机界面不友好,非专业人员使用困难,难以操控,所以自动控制模式一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
总体上看,我国温室农业的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技术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研制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国情的初能温室控制系统,并广泛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本项目与现有技术相比,突出的实质技术特点是采用zigbee技术进行无线通讯,提高了通讯质量与性能并降低通讯成本,同时,在对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基础技术指标监控的基础上,应用了生物场技术,促进植物生长,真正实现了无化肥、无污染,打造纯天然、纯绿色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温室环境控制技术非专业人员使用困难,难以操控,自动控制模式一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基于物理农业生物电场调控的自动化温室大棚。
基于物理农业生物电场调控的自动化温室大棚,它包括温室大棚、小车和生物电场调控系统,生物电场调控系统包括意外触电保安器、第一位置传感器、键盘、处理器、第二位置传感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升压单元和生物电场电极,所述的生物电场调控系统安装于小车上,
意外触电保安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触电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用于采集生物电场调控系统是否触碰到温室大棚的一侧的侧壁上,并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的第一位置信号输入端,
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用于采集生物电场调控系统是否触碰到温室大棚的另一侧的侧壁上,并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的第二位置信号输入端,
键盘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处理器用于控制小车在温室大棚中的行走,
处理器的脉冲信号出端与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脉冲信号输入端连接,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脉冲信号输出端与升压单元的脉冲信号输入端连接,
升压单元的直流高压信号输出端与生物电场电极的直流高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6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