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层商住楼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58723.X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郑辛亥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1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 商住楼 结构 转换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商住楼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高层商住楼工程,底部若干层裙楼普遍作为商场,跨度及空间要求较大,而上部楼层则作为住宅楼。如上部住宅柱网或剪力墙跨度区与下部裙楼相同,则在设计上是很不经济的。为解决高层商住楼工程的技术经济问题,往往在下部裙楼与上部住宅层之间设结构转换层。其它高层建筑工程,遇到同样或类似问题也有设置结构转换层的情况。
高层商住楼工程的结构转换层,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功能,一般设计的受力梁的截面及体积庞大,配置的钢筋大而密集。因而其集高支模、流态混凝土、细骨料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钢筋安装等施工难度于一起,施工过程中必须慎重对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商住楼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一种高层商住楼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定位放线、墙柱扎筋;
b、所述墙柱及梁板进行支模施工;
c、对所述墙柱进行混凝土浇筑;
d、结构转换层大梁和楼板进行钢筋绑扎、水电预留预埋施工;
e、所述结构转换层大梁中和轴以下部混凝土浇筑;
f、待所述结构转换层大梁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养护达到一定强度,进行楼面钢筋绑扎、水电预留及预埋施工;
g、所述大梁中和轴以上与其他梁柱及楼板混凝土一起浇筑;
h、所述大梁中和轴以上与其他梁柱及楼板混凝土养护直至拆除模板支撑。
对于钢筋密集的所述结构转换层大梁,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电渣压力焊接或螺纹连接,可减轻钢筋的密集程度,降低施工难度。
所述结构转换层大梁混凝土在分两次浇筑的基础上,每次采用分层阶梯滚动式的浇筑方法,每层30厘米。
在步骤b中,所述支模的支模方法包括:大梁中和轴下部各层整体支模法、荷载传递支模法及加配托架支模法。
所述结构转换大梁钢筋的绑扎步骤中,沿平行于所述结构转换大梁方向搭设临时操作平台,使所述平台面和所述结构转换大梁下沿对齐,在所述结构转换大梁两侧,所述操作平台面上相应位置搭设一层脚手架,两侧操作宽度不小于0.8米。
所述结构转换大梁钢筋的绑扎工艺流程包括:穿小箍筋、穿大箍筋、绑扎面筋、穿底筋并绑扎、穿腰筋及拉筋并绑扎、垫好保护层垫块、沉梁筋。
所述结构转换层中,所用到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4~16厘米,且所用到的混凝土采用较小的碎石粒径,一般为5~31.5毫米粒径的碎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高层商住楼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涉及成本、而且施工难度较小、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高层商住楼工程或其它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转换层施工,适用本发明,建 筑工程或其它工程中,对于钢筋密集的结构大梁的施工,也可参照本发明。
在高层商住楼工程中,所述结构转换大梁一般都比较大,分两次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留在所述大梁中和轴处,在先浇筑所述大梁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筑所述大梁中和轴以上的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时,高度小于1米的梁及板面混凝土一并浇筑。如此分两次浇筑的施工方法,可减轻支模荷载,为其支模提供一定的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所要建的楼层高度比较高,因此所述结构转换层的钢筋比较密集,因此对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电渣压力焊接或螺纹连接,而尽量不用搭接或电弧焊接,可减轻钢筋的密集程度,降低施工难度。
由于钢筋密集,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混凝土坍落度,采用添加粉煤灰和减水剂,即混凝土的“双掺”技术等方法解决。
所述结构转换大梁混凝土在分两次浇筑的基础上,每次都采用分层阶梯滚动式的浇筑方法,每层30厘米,如此有利于所述结构转换大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散热和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在所述支模施工中:
高层商住楼工程的所述结构转换层的支模方法,有下部各层整体支模法、荷载传递支模法与加配托架支模法等。
具体地,下部各层整体支模法,即在所述结构转换层的以下的各层,即是从首层,有地下室的从地下室底板,支模时预先考虑上部的所述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荷载量的大小,以下各层混凝土浇筑后不拆除模板与支撑,待所述结构转换层施工并达到龄期强度后,再一并拆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瑞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7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芯片封装技术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