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呼网络选择方法、系统及终呼选择服务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58816.2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5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柱;陆璐;彭晋;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8 | 分类号: | H04W4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黎延;任媛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选择 方法 系统 服务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心网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呼网络选择方法、系统及终呼选择服务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广泛应用,构成了相互融合的异构网络环境。不同的接入技术之间既相互演进,又相互补充。举例来说,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和增强型数据速率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演进技术无线接入网(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陆地无线接入网(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以及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之间是演进关系,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与GERAN、UTRAN、LTE之间相互补充。
为了向不同的接入技术提供统一的控制功能,3GPP提出了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体系结构,将其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网标准。尽管IMS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但是对于实时通信而言IMS尚不够成熟,不能和原来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CS)体系结构相媲美。并且,运营商为了保护原先在CS域上的投资,可预见在将来很长的时间里面CS和IMS作为两个系统将长期共存。
在异构网络环境中,终端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无线网络,由于GERAN、UTRAN基于CS实现语音,LTE、WLAN基于IMS实现语音,因此,对于同一个用户,可以同时签约CS业务和IMS业务,这样,在用户作为被叫的时候,就存在网络到底从CS域还是IMS域去寻呼该用户的问题。
目前,在3GPP TS23.221中定义了一种选择终呼网络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CS域的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GMSC)接收初始消息(IAM);
其中,带有被叫用户的移动用户国际号码(Mobile Station ISDN,MSISDN);
步骤102:GMSC根据号码分析,发现应该到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请求路由,则向被叫用户归属的HLR/HSS发送路由信息请求(SRI);
步骤103:HLR/HSS根据终端注册状态、网络配置信息以及用户偏好设置等信息决定被叫用户的终呼网络选择;
HLR/HSS选择CS域为终呼网络的流程如步骤104-步骤105所示:
步骤104:HLR/HSS选择CS域为终呼网络,向GMSC返回的SRI ack中携带被叫漫游码MSRN;
步骤105:GMSC根据MSRN向被叫拜访地VMSC/VLR发送IAM消息,由VMSC/VLR向被叫用户发起寻呼;
HLR/HSS选择IMS域为终呼网络的流程如步骤106-步骤108所示:
步骤106:HLR/HSS选择IMS域为终呼网络,向GMSC返回的SRI ack中携带IMS域路由码(IMRN);
步骤107:GMSC收到SRI ack之后,对路由号码进行分析,之后向IMS域的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MGCF)发送IAM消息,IAM消息中携带IMRN;
步骤108:MGCF将IMRN转化成被叫用户的SIP消息地址SIP URI,并向被叫用户归属的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erving-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CSCF)发送邀请(INVITE)消息。由S-CSCF最终向被叫用户发起INVITE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