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孔人井强制通风施工方法及人孔人井强制通风布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9913.3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殷鹏;潘志强;吴旌;李康;秦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孔人井 强制 通风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孔人井强制通风施工方法及人孔人井强制通风布幔。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通信建设的发展,管道井下施工逐渐增多,施工人员在井下作业时发生中毒、窒息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公司特别规定:管道沟、井下作业时,井下较为常见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煤气)和硫化氢,下井前应首先进行通风。下井前的通风方法是采用通风布幔或排风扇,通风布在井口上下各不少于1米,并将布面设置在采风的位置。并下通知要求安全检查必须检查人孔(手孔)井强制通风装置。
一般的人孔(手孔)井通风主要靠打开人孔(手孔)井盖,利用自然风将人孔(手孔)井中的气体吹出达到换气的目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扩建,路基的升高,大量的人孔(手孔)井已经通过加长“井脖子”的方式和道路保持齐平。自然风只能吹动井口边缘的气体,根本无法吹到人孔(手孔)井下面。而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人孔人井强制通风施工方法,这种人孔人井强制通风施工方法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设置安全设施;
第二步:安装通风布幔;
第三步:放置通风布幔;
将通风布幔移到人孔(手孔)井上方,将包裹布幔的魔术带解开,布幔借助重力自由下落,布幔以竖直状态进入人孔(手孔)井,布幔正面对着迎风面,空气将从迎风面进入人孔(手孔)井,从布幔的另一侧出来;
第四步:先检测气体,再下井;
检测出口的空气质量就间接的得到井下的空气质量,检测出风侧气体无危害后,方可下井工作;在有毒气体缓慢释放的人孔(手孔)井内作业时,必须一直让通风布幔保持通风状态,可以借助人力扇风;
第五步:人先离开,后收布幔;
井下工作完毕后,必须先将人、工器具先离开人孔(手孔)井,然后再收起布幔。
其中在本发明所述的强制通风施工方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还包括:
(1) 掀开井盖、人孔(手孔)井抽水;
(2)摆放人井梯;
(3)工人腰系吊装绳索,佩戴气体检测仪。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人孔人井强制通风布幔,该通风布幔是由通风支架1和布幔2组成,通风支架1用于支撑和固定布幔2,布幔2固定于通风支架1的下端横梁上,可以人工收放。通风支架1是由铁皮板3、加强杆4、和撑脚5组成。铁皮板3长和宽分别为700mm×300mm,其形状为长方形。铁皮板3的下沿有两个间距为400mm,长和宽分别为15mm×5mm的长方形小洞,利用这个小洞可以用扎线、铁丝将布幔2固定在通风支架1上。加强杆4为厚度2毫米的铁条,加强杆4两端分别打孔,然后再弯折90度。撑脚5的连接处要焊接,末端使用自粘胶带包裹。
布幔2每400mm定为一节,留有插入布槽,布槽内插入长度为600mm的6#钢筋,2米的布幔2共有6个插入层。通过插入钢筋增加了布幔的坠性,可以尽量保持布幔的垂直于人井口平面。6根钢筋为长度为600mm的6#钢筋。
本发明的通风支架1由铁板或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分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两种均可以保证通风支架立在人孔(手孔)井正上方。布幔2采用厚帆布制成,宽度为0.7米、长度为2米,适用大部分通信人孔(手孔)井;布幔2在放入人孔(手孔)井后起到建立通风通道的作用,布幔2上每隔50公分就有一个布槽,可以插入直径4毫米、长度为50公分的钢筋,保持布幔2竖直状态维持人孔(手孔)井气流的通畅稳定,不被大风吹偏。
本发明的通风支架撑脚5贴满红白反光贴纸,通风支架1上方有一块铁皮板3可以书写警示用语,可以起到施工警示的作用。布幔2通过铁丝绑扎布幔2顶部钢筋和通风支架1的下端横梁的方式固定在通风支架1上,绑扎点穿过一条10mm宽300mm长的魔术带,魔术带可以将收拢的布幔2固定在下端横梁上,便于通风布幔2整体的整理和摆放。针对不同深度的人孔(手孔)井布幔2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缩短或加长,使用两根扎带扎紧一节布幔2的上下两根铁条就可以缩短布幔长度,使用两根扎带连接两个布幔2的首尾两根铁条可以将布幔组合起来达到4米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9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隐形图案检测装置
- 下一篇:环境友好节能型导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