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清洗养龟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1072.X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7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兆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兆钧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1028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养龟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家庭养龟的容易清洗的养龟池,属于养龟池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龟象征长寿,许多人有在家养龟的习惯,通常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间,有些直接在家里养,任其自由爬行,这种放养的方式龟活动空间大,但不利于观赏及管理,容易走失,因此,也有选用容器来养殖的。这些容器通常都比较简单,如盆、缸或水池等,通常,龟需要的空间分为栖息空间、喂养空间、游水的空间以及产卵孵化的空间,由于这些容器通常都只有一层,无法在里面设置或建立起这么多的功能分区,导致实际喂养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繁琐的事务,而且不利于龟的健康生长。
在申请号为201320201390X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立体养龟池,优点是将箱体内的空间划分为适合龟健康生长的多个功能分区,不足是孵化区及水池经常需要清理,现有设计清理较为困难。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轻松地对孵化区及水池进行清理的养龟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地对孵化区及水池进行清理的养龟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易清洗养龟池,主要由箱体1和顶盖2组成,顶盖2盖在箱体上;箱体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通风孔11,箱体1内设有水箱12、喂养区13、孵化箱14和栖息区15;孵化箱14内放有砂石;喂养区13位于水箱12与孵化箱14之间,喂养区与水箱之间设有第一通道,龟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水箱12;喂养区13与孵化箱14之间设有第二通道,龟通过第二通道进入孵化箱14;栖息区15位于孵化箱14上方或水箱12上方,喂养区13通过第三通道与栖息区15连接,在喂养区的下方设有工作空间,工作空间内设有控制器3及水过滤循环装置4;控制器3通过信号线与水过滤循环装置4相连;在箱体1上设有水箱孔和孵化孔;所述的水箱12采用抽屉式,能够从箱体1上的水箱孔拉出或进入;所述的孵化箱14采用抽屉式,能够从箱体1上的孵化孔中拉出或进入。
所述的信号线与水过滤循环装置4的连接采用插拔式。
所述的第一通道的一端固定在喂养区,另一端悬空,当水箱进入箱体1后,悬空一端搭在水箱顶壁上;水箱内设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一端位于水下,另一端搭在水箱的顶壁上,与第一通道的顶端相接,龟从第四通道爬到水箱顶壁,再从第一通道进入喂养区。
所述的第二通道的一端固定在喂养区,另一端悬空,当孵化箱14进入箱体1后,悬空一端搭在孵化箱顶壁上;孵化箱内设有第五通道,第五通道的一端位于孵化箱内,另一端搭在孵化箱顶壁上,与第二通道的顶端相接,龟从喂养区经第二通道到达孵化箱顶部,再从第五通道进入孵化箱内。
在所述的水箱12上设有拉手。
在所述的孵化箱14上设有拉手。
有益效果:
1、 在箱体内进行了立体的功能分区,更符合龟对生活空间的需要。
2、 水箱和孵化箱采用抽屉式,能够单独拉出来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易清洗养龟池主要由箱体1和顶盖2组成,顶盖2盖在箱体上;箱体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通风孔11,箱体1内设有水箱12、喂养区13、孵化箱14和栖息区15。孵化箱14内放有砂石,便于龟在这里产蛋及繁殖后代。
水箱和孵化箱位于箱体的两侧,喂养区13位于水箱12与孵化箱14之间,喂养区与水箱之间设有第一通道,龟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水箱12;喂养区13与孵化箱14之间设有第二通道,龟通过第二通道进入孵化箱14;栖息区15位于孵化箱14上方或水箱12上方,喂养区13通过第三通道与栖息区15连接。通过在孵化箱顶部搭设一块平台作为栖息区,或在水箱顶部搭设一块平台作为栖息区。所述的平台面积小于孵化箱或水箱的顶部面积,以便于龟从剩余的缺口出入孵化箱或水箱。
在喂养区的下方设有工作空间,工作空间内设有控制器3及水过滤循环装置4;控制器3通过信号线与水过滤循环装置4相连;在箱体1上设有水箱孔和孵化孔;所述的水箱12采用抽屉式,能够从箱体1上的水箱孔拉出或进入;所述的孵化箱14采用抽屉式,能够从箱体1上的孵化孔中拉出或进入。
当需要对孵化箱进行清理时,将孵化箱从箱体内拉出,待处理完毕后,再将其推入箱体内。同理,当需要对水箱进行清理时,将水箱从箱体上的水箱孔拉出,清理完毕再将水箱推回箱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兆钧,未经林兆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0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鸿雁健康高效繁殖技术
- 下一篇:促进珠蚌分泌的超声波刺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