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波渗糖制取猕猴桃果脯的加工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1631.7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清;秦烨;王军;孙军涛;刘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波 制取 猕猴桃 果脯 加工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的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果脯的加工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猕猴桃又名“奇异果”、“长寿果”,其果实多汁,果肉质地细嫩,气味清香、风味特佳,富含VC,含有20种氨基酸,以及锌、铁、钙、磷、硒等多种矿质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医疗、保健等开发利用价值。因其在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前26种水果中营养最为丰富全面,而享有“水果之王”“世界珍果”之美誉。现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竞相发展的果品之一。但是,猕猴桃属皮薄多汁的浆果,而且对乙烯敏感,采收时期正值高温季节,果实采后极易变软腐烂,严重影响猕猴桃种植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猕猴桃制品的加工业,突破加工、保鲜的薄弱环节,对促进我国水果制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果脯,也称蜜饯,是以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制成的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果脯的制作通常采用压水浴煮制进行糖渍的技术进行果脯加工,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采用新技术进行糖渍处理,缩短糖渍时间,可以促进果脯工业的发展。
本专利利用微波渗糖进行糖渍的方法制取猕猴桃果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微波渗糖制取猕猴桃果脯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生产制造容易,制得的猕猴桃果脯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口感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猕猴桃果脯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八成熟的猕猴桃,并剔除其中的畸形、病害、霉变的果实;
(2)清洗、去皮、切片: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除皮的刀具,手工除皮,把去皮的猕猴桃切成10mm厚的薄片;
(3)浸泡护色:将猕猴桃片完全浸入护色剂溶液中浸泡2h。
(4)硬化:将护色过的猕猴桃片完全浸入硬化剂溶液中浸泡2h;
(5)预煮:将护色、硬化处理后的猕猴桃片放入90℃的热水中煮制5min,并不断搅拌;而后清洗沥干;
(6)微波渗糖:将预煮后清洗沥干的猕猴桃片浸入装有糖液的烧杯中,在37%微波火力(296W)下渗糖一定的时间(每隔9min暂停2min),处理44min后取出沥干;
(7)恒温干燥:65℃条件下干燥10.5h,取出自然冷却;
(8)包装:成品采用真空包装。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果脯制作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渗糖技术制取猕猴桃果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微波渗糖制取猕猴桃果脯的加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八成熟的猕猴桃,并剔除其中的畸形、病害、霉变的果实;
(2)清洗、去皮、切片: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除皮的刀具,手工除皮,把去皮的猕猴桃切成10mm厚的薄片;
(3)浸泡护色:将猕猴桃片完全浸入0.3%的异Vc钠护色剂溶液中浸泡2h。
(4)硬化:将护色过的猕猴桃片完全浸入1.5%的氯化钙硬化剂溶液中浸泡2h;
(5)预煮:将护色、硬化处理后的猕猴桃片放入90℃的热水中煮制5min,并不断搅拌;而后清洗沥干;
(6)微波渗糖:配制300mL含质量分数33%糖液(白糖)于500mL烧杯中,将预煮后清洗沥干的猕猴桃片浸入其中,在37%微波火力(296W)下渗糖一定的时间(每隔9min暂停2min),处理44min后取出沥干;
(7)恒温干燥:65℃条件下干燥10.5h,取出自然冷却;
(8)包装:成品采用真空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