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1871.7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4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吴国勇;余涛;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17 | 分类号: | F16K7/1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压力调节阀。
背景技术
压力调节阀是曲轴箱通风系统的主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活塞窜气通入进气系统,当阀体出口有过度的进气负压时,调节窜气通入量,以保持阀前的压力稳定且略小于大气压。
现有发动机一般采用如中国专利文献记载的“带有弯曲接头的曲轴箱压力控制阀的结构”(公开号为CN 1944970A),这种压力调节阀的结构简单,其包括具有碗状的阀体,其在上部开口;盖板,封闭所述阀体的上部;隔膜片,安装在所述盖板的下部;进气软管接头,从所述阀体的下部向下伸出,并连接到进气软管上;节流凸管,从所述阀体的内部向上伸出,并与所述进气软管接头连通,其中所述节流凸管的突出端形成朝向所述隔膜片的下部开口的节流孔;弯曲接头,其形状为从所述阀体的侧壁向上倾斜延伸,并连接到通气软管上;旁通孔,形成在所述节流凸管的侧壁上;加工孔,形成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以便允许从阀体的外部直线地进入所述旁通孔内;和堵塞,将所述加工孔封闭。但这种结构的调节阀存在以下问题:隔膜片在调节窜气通入量时,其上下运动位移量大,压力调节速度慢,不稳定,且对其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怠速或向怠速工况转换时,隔膜片下部需与阀体接合,长期易产生磨损,在激烈调节时甚至产生碰撞,发出噪音或隔膜片断裂。现有发动机也有采用如中国专利文献记载的“一种新型膜片式PCV阀”(公开号为CN201148890),这种膜片式PCV阀的结构复杂,其包括膜片、支架和壳体,位于膜片的下面与支架相连接处设有小弹簧支架,小弹簧位于小弹簧支架内并与膜片相接触。这种结构的调节阀虽调节速度能得到保证,但仍无法避免小弹簧支架与下壳的接触和冲击。
随着节油趋势的发展,现有发动机越来越多地安装了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其不利方面在于正时精确性下降,出现异常情况时易造成点火异常,进气歧管回火的情况,这使得压力调节阀在工作时需承受反向的脉冲气流冲击,而上述两种压力调节阀的抗反向冲击力能力均较差,轻微时易造成内部零件移位或膜片受损,严重时会造成壳体爆裂。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压力调节阀进行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可靠性高的压力调节阀,并能避免怠速或向怠速工况转换时的内部磨损和碰撞,以及进气歧管回火产生的反向冲击对阀体内部零件的破坏。
本发明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包括:
一阀体,该阀体的上部开口,且阀体的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进气接头,阀体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出气接头;
一盖板,封闭所述阀体的上部,在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一调节膜片,夹装在所述盖板与阀体之间;
一弹簧,设置在调节膜片与阀体之间;
所述阀体的底部在与出气接头对应位置处具有向内的第一凸起,并在第一凸起上设有多个与出气接头连通的第二通孔;
还包括一抗冲膜片和一贴合膜片;
所述抗冲膜片安装在第一凸起上,并位于第一凸起的下方,在抗冲膜片与第一凸起贴合时,抗冲膜片能覆盖第一凸起上的所有第二通孔;
所述贴合膜片位于阀体内,贴合膜片的一端与调节膜片连接,贴合膜片的另一端与阀体的底部连接,在贴合膜片与第一凸起贴合时,贴合膜片能覆盖第一凸起上的所有第二通孔。
在阀体上边缘的顶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调节膜片的边缘陷入环形凹槽内,并通过盖板压紧。
所述抗冲膜片为圆形,该抗冲膜片通过倒扣安装在第一凸起上。
所述贴合膜片的一端粘接在调节膜片的底部,贴合膜片的另一端通过倒扣安装在阀体的底部上。
所述盖板为圆形平板。
所述弹簧为张簧。
所述调节膜片为圆形,其中部设有向下的第二凸起。
所述调节膜片由氟橡胶制成。
本发明的有效效果:
(1)贴合膜片的一端与调节膜片连接,贴合膜片的另一端与阀体的底部连接,调节膜片的微小位移就能带动贴合膜片的大幅度位移,故调整速度快,可靠性高,并且整个调压过程是通过贴合膜片与第一凸起的贴合或分离来实现的,在怠速或向怠速工况转换时,能够有效避免因排气接头处的绝对压力急剧下降对阀体及内部零件的磨损和碰撞。
(2)抗冲膜片位于第一凸起的下方,当有反向冲击气流时,抗冲膜片贴合到第一凸起上,当进气歧管回火时,能够有效避免反向冲击气流对阀体及内部零件的冲击。
(3)第一凸起与阀体是一体成型,强度较高,不会出现损坏现象,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4)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