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磁致伸缩液压泵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2260.4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川;陈龙;蒋鑫;唐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17/00 | 分类号: | F04B17/00;H02N2/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磁致 伸缩 液压泵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超磁致伸缩泵,包括超磁致伸缩电-机转换器和液压泵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超磁致伸缩电-机转换器由底座(12)、外罩(8)、端盖(5)、预压力碟簧(16)、导磁块(6)、冷却管(13)、线圈骨架(7)、偏置磁场与驱动磁场的发生单元(10)、超磁致伸缩棒(9)、顶针(14)、输出杆(15)组成;其中底座(12)固定于外罩(8)第一端,端盖(5)和导磁块(6)安装于外罩(8)的第二端,端盖(5)与外罩为螺纹连接,线圈骨架(7)安装于外罩(8)内并与底座(12)相固定,偏置磁场与驱动磁场的发生单元(10)安装于线圈骨架(7)上,超磁致伸缩棒(9)安装于线圈骨架(7)内,冷却管(13)绕于超磁致伸缩棒(9)与线圈骨架(7)之间, 超磁致伸缩棒(9)与底座(12)接触一端为磁致固定端,另一端为磁致输出端;超磁致伸缩棒(9)的磁致输出端经过顶针(14)与输出杆(15)的始端相连,输出杆(15)的末端伸出端盖(5),输出杆(15)具有凸台,预压力碟簧(16)位于该凸台与端盖(5)之间;上述顶针(14)与超磁致伸缩棒(9)为面接触,与输出杆(15)为锥形点接触;
液压泵头包括泵罩(17)和泵盖(1)、还包括述柱塞组件和阀体;上述柱塞组件包括安装于输出杆(15)的末端的外活塞(18)、固定于外活塞(18)上的内活塞(20),位于外活塞(18)和内活塞(20)之间的弹性膜片(19);上述阀体包括外阀座(2)和内阀座(4);外阀座(2)和内阀座(4)的吸油口处设有吸油单向阀片(24)、外阀座(2)和内阀座(4)的排油口处设有排油单向阀片(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缩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油口阀片(24)与排油口阀片(25)在一块弹性膜片上加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缩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油口阀片(24)与排油口阀片(25)的末端均为圆弧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缩泵,其特征在于:上述偏置磁场与驱动磁场的发生单元(10)为同一线圈或不同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缩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管(13)的进液口位于导磁块(6)一侧,出液口位于底座(12)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缩驱动电-机转换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预紧力施加过程:
机械调节时,旋转端盖(5),端盖(5)通过压缩预压力碟簧(16)对输出杆(15)施加预压力,输出杆(15)受到的预压力通过顶针(14)传递给超磁致伸缩棒(9)完成对超磁致伸缩棒(9)预压力的施加;
磁致位移输出过程:
偏置信号在偏置磁场与驱动磁场的发生单元(10)中产生偏置磁场以保证超磁致伸缩棒(9)工作在预设的静压力状态下,并使其工作在线性区域,以消除倍频现象,产生预伸长量;驱动信号在偏置磁场与驱动磁场的发生单(10)中产生驱动磁场,使超磁致伸缩棒(9)磁化并产生磁致伸缩,在偏置磁场与驱动磁场共同作用下,使超磁致伸缩棒(9)产生磁致位移输出;
泵腔吸油排油过程:
上述超磁致伸缩棒(9)产生磁致伸缩的同时推动顶针(14),进而推动输出杆(15)以及柱塞做往复运动;当输出杆(15)向柱塞方向移动时,柱塞压缩泵腔,弹性膜片(19)向泵腔方向弯曲,泵腔容积减小,在压力作用下,排油单向阀片(25)被油液推开,泵腔排油;输出杆(15)背离柱塞方向移动时,输出杆(15)在预压力碟簧(16)的弹性力作用下向背离柱塞方向运动,与输出杆(15)连接的柱塞在输出杆(15)的拉力作用也一起运动,泵腔容积增大,产生局部真空,在大气压或蓄能器压力作用下,吸油单向阀片(24)被外部油液推开,泵腔吸油;
冷却过程:
当冷却液从冷却管(13)入口进入,在冷却管中沿着超磁致伸缩棒(9)环流,最后从出口流出,流动过程中将从线圈骨架(7)内壁以及超磁致伸缩棒(9)上吸热并带走热量,从而有效控制超磁致伸缩棒(9)的温度,避免超磁致伸缩棒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输出性能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2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