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立式湿烟道的自清洁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2273.1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9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晶;文雅;朱根清;马志刚;张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网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2 | 分类号: | B01D4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立式 烟道 清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烟道除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脱硫后的立式湿烟道的除雾装置,它同样适用于其他气体排放中的湿烟道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气环保治理的控制标准日益提高,湿法脱硫系统已经成为主流。同时不设计GGH(烟气一烟气换热器)的脱硫系统也日益增多,此时烟气经过脱硫系统后进入烟囱的烟气为饱和烟气。由于对于湿烟道的设计认识不足,国内湿烟道出口烟气液滴携带现象极为普遍,即饱和烟气顺着烟囱上升时压力下降,绝热膨胀使烟气变冷,形成一些液滴。由于液滴中含有粉尘、石膏颗粒和酸性物质等,会对电厂及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对周边造成了环境危害;同时带腐蚀性的液滴若淌流至无防腐的湿烟道外壁,会造成外表面腐蚀、损伤,也影响设备的安全性。目前,除雾装置使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常规的旋流板叶片21。为了保证除雾效果,旋流板叶片21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要求较大(通常为45°以上)。烟气直接与旋流板叶片21碰撞后,烟气中的水分和固体杂质由于离心力作用黏粘在旋流板叶片21上,液滴在整个旋流板叶片21上呈现均匀分布;当部分水分挥发时,一些固体杂质颗粒在旋流板叶片21的表面上结垢,短时间内就会造成旋流板叶片21的表面高度结垢。结垢严重时,2-3个月就需要对旋流板叶片21进行清洗,以免影响除雾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叶片不易结垢的用于立式湿烟道内的自清洁分级旋流除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于立式湿烟道的自清洁除雾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柱和分级旋流叶片,分级旋流叶片固定安装于中心固定柱上且沿中心固定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分级旋流叶片包括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和下叶片固定连接在一起或一体成型,其中,上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为45-85°,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为5-40°,且上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大于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于立式湿烟道的自清洁除雾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柱和分级旋流叶片,分级旋流叶片固定安装于中心固定柱上且沿中心固定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分级旋流叶片由上叶片和下叶片组成,所述上叶片和下叶片固定连接在一起或一体成型,其中,上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为45-85°,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为5-40°,且上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大于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上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比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大15°以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上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为50-70°,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为1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旋流叶片采用上叶片和下叶片的分级设计,并且在上、下叶片的临界处形成一个折角,折角产生的涡流效应使得烟气集中在分级旋流叶片的连接过渡区发生液滴剥离,同时,烟气上升带来的升力会使得旋流叶片绕中心固定轴旋转,进一步增强了旋流叶片的自清洁效果。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旋流叶片为了保证除雾效果而要求旋流板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较大(通常为45°以上),本发明采用分级旋流叶片后,允许下叶片的背面与烟气主气流方向的夹角小至5°,由此不仅引导烟气中的液滴集中在连接过渡区Ⅱ处出现剥离,并且,集中于连接过渡区Ⅱ的烟气由于受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形成的折角所带来的涡流效应的影响,更有利于烟气中液滴的析出,使本发明具有预料不到的更好的除雾效果。本发明自清洁除雾装置可以大大改善电厂及周边的环境状况,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清洁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分级旋流叶片与中心固定柱的安装关系示意图,(b)为分级旋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现有技术中常规旋流板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清洁除雾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自清洁除雾装置在烟道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 .中心固定柱,2.上叶片,3.下叶片,4.湿烟道,21.旋流板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网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网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2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程序的资源监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光缆熔接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