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容触摸屏的脸部靠近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2646.5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7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陈志军;何鹏;徐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1/32;H04M1/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容 触摸屏 脸部 靠近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检测应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电容触摸屏的脸部靠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特别是手机这一类产品,其上往往会设置一个红外传感器,从而使得人们在接电话时,通过该红外传感器判别脸部是否靠近,进而通知主控熄灭显示器,达到省电和防止误操作等效果。
然而,手机上需要增设这一个红外传感器,就涉及到需要在手机的玻璃盖板上开设一个透明窗,而往往手机该部分壳体会处于外观需要而覆墨的,因此为了保证该部分透明往往需要加专用油墨,此外,在主机内还需要多增加IR传感相关电路。可见传统的专门采用红外传感器的方式会增加手机的成本,还会降低手机生产过程中的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电容触摸屏的脸部靠近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电容触摸屏的脸部靠近识别方法,它还包括步骤,
A)、主机命令电容触摸屏开启;
B)、开启电容触摸屏检测;
C)、判断脸部是否靠近,是则继续步骤,否则转到步骤E;
其中,该步骤具体包括,
C1)、检测触摸屏上半部分的感应值是否满足变化接近条件,否则输出判决结果为脸部未接近动作而后重复此步骤,是则继续步骤;
作为一实施例,本步骤中检测触摸屏1/5的上半部分的感应值是否满足变化 接近条件;最佳的,所述阈值点数不小于5个;
C2)、检测触摸屏上半部分的感应节点是否超过阈值点数,若是则向主机输出判别结果为脸部接近动作,否则向主机输出判别结果为脸部未接近动作;所述阈值点数大于2个;
D)、向主机发送休眠信息后继续步骤,主机接收后控制部分设备进入休眠工作状态;
E)、判断是否关闭检测,否则回到步骤C,是则退出检测。
相比于常见的采用红外传感器感应的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TP的电容远场耦合判别脸部靠近动作,在结构上,主板可以减少IR传感电路,而玻璃盖板也不需用专用油墨。且适用互电容式触摸屏和自电容式触摸屏,当脸部靠近时,通过检测感应器的噪声变化,和噪声强度即可判别脸部靠近动作,适用面广,应用前景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判断脸部是否靠近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容触摸屏的脸部靠近识别方法,
A)、主机命令电容触摸屏开启;
B)、开启电容触摸屏检测;
C)、判断脸部是否靠近,是则继续步骤,否则转到步骤E;
D)、向主机发送休眠信息后继续步骤,主机接收后控制部分设备进入休眠工作状态;
E)、判断是否关闭检测,否则回到步骤C,是则退出。
通过上述方法,可使得任何配备有电容触摸屏的设备,在使用时,当人脸靠近,电容触摸屏的板间的偶合电即会容发生改变,信号通道的信号发来改变,进而通过处理就可转化为识别脸部靠近情况从而发给设备主板,再由主板来控制开关屏幕,从而实现与往常设置了红外传感器相同的感应人脸靠近动作的目的。
相比当前手机等产品,在主板上通过IR传感器来判别接电话时脸部靠近动作。本专利技术中则是通过TP的电容远场耦合判别脸部靠近动作,在结构上,主板可以减少IR传感电路,硬件只需要在原有的电容屏IC控制上增加两个感应通道即可。而玻璃盖板也不需用专用油墨。只要根据电容触摸屏实际情况,调整电容驱动信号并加入远程序耦合算法即可,较比原有的通过IR传感器,调节IR孔的穿透度(IR油墨调节),来调节IR感应的距离,IR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来感应人脸的靠近的方式大为方便。目前已可支持已经可在互电容式触摸屏和自电容式触摸屏实现,当脸部靠近时,感应器都会产生噪声变化,通过判别噪声强度来判别脸部靠近动作,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C的判断脸部是否靠近的步骤,包括:
C1)、检测触摸屏上半部分的感应值是否满足变化接近条件,否则输出判决结果为脸部未接近动作而后重复此步骤,是则继续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轮的组合安装板
- 下一篇: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汽车刹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