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能体及其获能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63259.3 | 申请日: | 200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0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任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文林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能体 及其 获能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号:03103651.1,原申请日:2003年1月28日,原申请名称:《一种车及其获能方法与应用》。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移动通讯工具等耗能工具的能源补给领域。尤其是电动车的获能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二、技术背景:获能指获得能源、能量。公知的获能包括对电、油、氢、液化气、压缩气及各种能源的获取。充电、加油等都属于获能。公知技术的交通工具、移动通讯工具在获得燃油、电、液化气等能源时都是采用“加”或“充”的方法,如加油、充电等。公知的电动车、手机对电能的获取方法是充电。公知技术有如下不足:1、充电时间长。充一次电往往在1小时以上,甚至8小时以上。最快的也要上十分钟,但这种快充技术尚不成熟,成本高,还有充电质量差的问题。2、不方便。公知技术的动力蓄电池(即电瓶)、可充电的干电池采用分散的、用户自行充电的方法,这不仅方便,也不利于提高充电质量,不利于电量的合理使用。3、续航里程短。电动车充一次电一般只能行驶100公里左右。最长的虽然可达300公里,但同样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本高,达不到商业化要求的问题。4、动力不强劲。电动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力下降,影响速度,其平均时速一般在60公里左右。手机则表现为持续时间短、后期信号弱。公知的电动自行车,每辆都带有一个电源,其电源带有充电装置,需自行充电。其电源还带有安装联接结构和电联接结构。电联接指接通电流。该电源可从车体上卸下来。其不足之处与前述相同。5、不通用。公知的交通工具,移动通讯工具,如汽车、手机等,所用的动力电源的另一不足是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电源不能互换,不具备通用性。有的城市在市区设有手机自动式充电装置,用户投入硬币,自行给手机充电。其不足之处是不方便,因为用户没硬币不行。充电时间也较长,要用几分钟,充电质量也不好;因快充质量不如慢充好。公知技术的电动车在电力不足时不是更换电源,更不能方便、快捷地更换电源。所用电源的规格型号、工作方式、安装方式都不同,不能互换。
公知的交通工具在获得其他能量,如氢、油、气等,都是采用加或充的方法,如充气、加油等,没有使用换的方法,更不能互换。后面章节还将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技术背景。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并提供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获能方法。解决电动车发展上遇到的难题,使环保型电动车得以顺利实施。使人们能更方便地使用手机。另一目的是解决其他能源的获取方法的问题。又一目的是提供实施该方法的各种装置、产品、设施等。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换能法。即用换能代替加能、充能。一种用能体获取动力能源的方法,所述的用能体指使用能源的主体,包括车、船,所述的动力能源指供用能体运动的能源,能源包括电力、燃气、燃油,所述的电力包括蓄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所述的燃气指可燃气体,所述的燃油指可燃液体,其特征是用能体上使用统一规格的能源容器,在用能体运行的沿途设换能站,换能站备有足能容器,用能体获能时,在换能站取下乏能容器,换上足能容器;或,用能体的乏能容器在换能站随车更换;所述的能源容器指容纳、盛放、控制能源的器具,所述的足能指能量充足,所述的乏能指能量缺乏。换能站对乏能容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足能容器,或,换能站回收乏能容器,并准备新的足能容器,为用能体提供能源准备。所述的能源容器包括蓄电池、干电池、贮气桶、贮油箱、贮氢装置等。用能体也可叫获能体。
一种电动车、船获取动力电源的方法,所述的动力电源指供电动车、船运动的电源,所述的电源包括蓄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其特征是车、船使用统一规格的电源,在车、船运行的沿途设换电站,换电站备有足电电源,当电动车、船需要获电时,到换电站取出或卸下乏电电源,换进或装上足电电源;或,电动车、船的乏电电源在换电站随车更换。换电站对乏电电源进行加工,使之成为足电电源,为电动车、船提供换能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文林,未经任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