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浮纤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3765.2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鸥;王爱东;杨霄云;李聪;姜向新;肖鹏;刘乐文;钱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3/12;C08L51/06;C08K13/04;C08K7/14;C08F255/02;C08F255/04;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浮纤玻纤 增强 聚丙烯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浮纤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已在化工、建筑、轻工、汽车、家电、包装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聚丙烯与其它通用塑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好、密度小、刚性好、强度高以及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丙烯材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满足轻武器包装箱、汽车领域、家电等领域使用要求,通常采用玻纤复合增强聚丙烯的方法。但是,玻璃纤维复合增强的方法在大幅度提高聚丙烯物理力学性能的同时,又有明显的缺点-浮纤。由于玻纤和聚丙烯极性相差较大,两相界面不易良好结合,导致在产品表面产生玻纤外露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浮纤。这样就明显降低了产品表面的光洁度,使产品表面粗糙和发花,从而限制了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物在对表面光洁度或美观程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上的应用。
中国专利200710172918.4 公开了一种超长延伸率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抗氧剂和其他助剂,其优点在于,延长率高并提高了其物理性能。
中国专利200810039829.7 公开了一种耐热性高光泽增强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高光泽填充剂、聚丙烯、玻璃纤维、润滑分散剂、抗氧剂,其优点在于材料具有高光泽、高耐热性、较高的刚性和表面硬度。
中国专利201110321904.0公开了一种复合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丙烯、复合纤维、接枝聚丙烯、抗氧剂,其优点在于高玻纤含量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观。
中国专利201110008670.4公开了一种高抗冲、低浮纤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采用抗冲、低浮纤的母粒配合长纤增强聚丙烯母粒进行改性,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性能测试表明,其制备的聚丙烯材料表面光泽高、浮纤现象少。
以上现有技术的通过处理玻纤、加入接枝聚丙烯来提高聚丙烯与玻纤的相容性;其缺陷是采用加入接枝聚丙烯的方法玻璃纤维加入量不能过多,否则可加工性差,同等玻璃纤维含量情况下材料强度不够高;玻纤处理过程很麻烦,处理液成分复杂,而且材料成分之间相容性不好,导致制件外观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浮纤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低浮纤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浮纤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聚丙烯树脂 29%-88.8%
玻璃纤维 10%-70%
引发剂 0.1%-1%
接枝促进剂 0.2%-2%
接枝单体 0.5%-5%
抗氧剂 0.2%-1%
加工助剂 0.2%-1%。
所述聚丙烯为共聚聚丙烯和/或均聚聚丙烯。
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共聚单体为乙烯。
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纤,其纤维直径为11~24μm。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类物质。
所述过氧化物类物质选自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3-己炔、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对甲基异丙苯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二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氢过氧基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异丙苯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乙酸、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二丙酰、过氧化二丁酰、过氧化二辛酰、过氧化二癸酰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接枝促进剂选自秋兰姆类化合物和/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化合物。
所述秋兰姆类化合物选自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异丁基秋兰姆、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四硫化双五甲撑秋兰姆、六硫化双五甲撑秋兰姆、一硫化四异丁基秋兰姆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化合物选自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7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