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P1000核电穹顶拼装胎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3894.1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伍崇明;邓国平;王晓峰;张芳芳;杨磊;杜佩佩;高飞;李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高爽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p1000 核电 穹顶 拼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P1000核电穹顶拼装胎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属于核电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更是一种简易灵活,便于重组、拆卸、重复利用的AP1000穹顶拼装专用胎架。
背景技术
AP1000核电技术是目前全球核电市场中最安全、最先进的商业核电技术,同时也是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技术。AP1000钢穹顶形成叠合式结构,需设计特殊胎架来满足整个现场施工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胎架多数集预制和拼装于一体,设计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施工时间长。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简易灵活,便于重组、拆卸、重复利用的AP1000穹顶拼装专用胎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穹顶的拼装精度、减少空间使用位置,同时缩短施工周期的AP1000核电穹顶拼装胎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AP1000核电穹顶拼装胎架,包括支撑穹顶环梁的沿整个周向布置的内圈立柱、支撑穹顶径向梁一端的沿整个周向布置的外圈立柱、支撑穹顶径向梁另一端的沿整个周向布置的混凝土基础。
内圈立柱之间通过内圈横梁型钢和斜撑固定。
外圈立柱之间通过外圈横梁型钢和斜撑固定。
内圈立柱与外圈立柱对应位置处通过内外圈横梁和内外圈斜撑固定。
混凝土基础沿周向均匀布置,数量为32个。
内圈立柱与外圈立柱沿轴向由两段组成,在穹顶本体拼装完毕后,将内圈立柱与外圈立柱的上半段拆除,内圈立柱与外圈立柱的下半段通过支撑牛腿连接;支撑牛腿与穹顶模块连接。
本发明在满足穹顶单元拼装要求的前提下,胎架材料用量少,操作简便,结构螺栓连接节点,易拆卸易运输,胎架结构与穹顶下口空间较大,可用于内部模块材料的倒运、安装;内部施工空间大,中间不设支撑,避免了因中间支撑太多而导致的施工操作中的局限性,可有效的缩短胎具的拼装工期和穹顶的施工周期,提高穹顶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穹顶胎架拼装平面布置图。
图2为穹顶外圈单元展开示意图。
图3为穹顶内圈单元展开部分图。
图4为穹顶径向梁支撑图。
图5为穹顶模块平台支撑图。
图中:1为外圈立柱,2为内圈立柱,3为外圈横梁型钢、4为内圈横梁型钢,5为内外圈横梁,6为支撑牛腿,7为斜撑,8为内外圈斜撑,9为穹顶模块,10为穹顶径向梁,11为穹顶环梁,12为混凝土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胎架安装流程:胎架基础安装调平—基础上测量放线—立柱单元安装—柱间支撑连接。
外圈单元实施方式:沿整个周向布置的外圈立柱1之间通过螺栓与外圈横梁型钢3、斜撑7连接,形成稳定桁架结构,如图2所示。
内圈单元实施方式:沿整个周向布置的内圈立柱2之间通过螺栓与内圈横梁型钢4、斜撑7连接,形成稳定桁架结构,如图3所示。
内、外圈之间实施方式:外圈立柱1、内圈立柱2对应位置处采用螺栓与内外圈斜撑8、内外圈横梁5连接方式,形成内、外圈立柱间的桁架结构,确保环向框架的平面稳定性。
穹顶与胎架的实施方式:穹顶径向梁10一端支承在混凝土基础12上,另一端支承在外圈立柱1上,与穹顶环梁11焊接形成穹顶本体结构。混凝土基础12沿周向均匀布置,数量为32个。穹顶环梁11由内圈立柱2支撑。基础和钢柱之间不设支撑,为穹顶本体的附属模块提供足够的拼装空间。如图4所示。
外圈立柱1、内圈立柱2沿轴向各由两段组成,两段间采用螺栓连接,在穹顶本体拼装完毕后,将外圈立柱1、内圈立柱2的上半段拆除,外圈立柱1、内圈立柱2的下半段与支撑牛腿6采用螺栓连接。支撑牛腿再通过螺栓与穹顶模块9相连接,起到支撑作用,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安装4G天线的电力铁塔
- 下一篇:一种预应力孔道观察与疏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