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4147.X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孟进华;彭树忠;侯云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高速连接器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X-SFP及QSFP广泛应用于光纤传输或普通信号传输,尺寸较小是其主要特征。SFP高速连接器的尺寸越小,其占据印刷电路板的空间就越少。因其尺寸小,所以可同时多条连接到电路板以支持附加的通信信道。然而,也正因为其尺寸小,导致使用者很难操纵。
比如当一个SFP连接器插入对接系统时因故损坏,我们需要更换新的,而插入新的SFP连接器的确比较容易,然而要将一个坏的连接器拔出,尤其当这个坏的连接器周围围绕有其他连接器时,要将坏的连接器拔出则很是不易。这样使用者可能会去拉拔SFP连接器的光缆以将其拔出对接系统,这样很可能会使得光缆内部结构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受损。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照2012年10月30日公告的公告号为US8298002的美国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线缆及固持安装在连接器本体上的固持件,所述线缆包括穿过固持件的芯线、包覆芯线的包覆层及包覆包覆层的外层,所述固持件包括机械固持在连接器本体上的固持部及铆压于线缆前端的连接部。然而,如此设计,直接将固持件上的连接部铆接在线缆的外侧,在铆接时很容易触到线缆的内部结构,易造成线缆的内部结构受损。
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现有技术请参照2012年6月5日公告的公告号为US8195017的美国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线缆及固持安装在连接器本体上的固持件,所述线缆包括穿过固持件的芯线、包覆芯线的包覆层及包覆包覆层的外层,所述固持件设有机械固持在连接器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于线缆外侧且位于固持部后端的应力释放元件,然而在此设计中,应力释放元件与固持件之间存在间隙,并没有连接成一体,当线缆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将线缆受到的外力传递到固持件上。这样很容易导致线缆的内部结构受损,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线缆内部结构受损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线缆、及固持安装在连接器本体上的固持件,所述线缆包括穿过固持件的芯线、包覆芯线的包覆层,及包覆包覆层的外被层,所述固持件包括机械固持在连接器本体上的固持部及收容在线缆的芯线与包覆层之间的插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线缆与固持件外侧将线缆与固持件机械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以将线缆受到的外部拉力传递到固持件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揭示的固持件上的插入部设置在线缆的芯线与包覆层之间,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设有位于线缆与固持件外侧将线缆与固持件机械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以将线缆受到的外部拉力传递到固持件上,如此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更适于业界大规模的生产。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固持件包括设置在固持部与插入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固持部的径向尺寸大于中间部的径向尺寸,所述中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插入部的径向尺寸。
所述连接件为一塑胶外壳,该塑胶外壳一体成型于线缆的外被层与固持件的插入部和中间部的外侧,实现前述线缆与固持件机械连接成为一体。
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材质的铆环,该铆环铆压后将线缆的外被层与固持件的插入部机械夹紧,实现前述线缆与固持件机械连接成为一体。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位于固持件的中间部与铆环外侧的应力释放元件。
所述应力释放元件与前述铆环干涉配合。
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两壳体上设有与前述固持部配合的定位槽。
所述线缆为光纤,包覆层为纺纶,所述包覆层外翻到外被层与插入部之间。
所述固持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固持部为方形的板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去除应力释放元件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1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