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塘湿地的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64738.7 申请日: 2013-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3214099A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发明(设计)人: 吕健 申请(专利权)人: 吕健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C02F3/34
代理公司: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华辉
地址: 526040 广东省肇***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湿地 水体 生态 修复 净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湖泊、池塘、湿地水环境质量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或劣Ⅴ类标准状态的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高速发展,湖泊、池塘、湿地水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环境质量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或Ⅴ类,甚至是劣Ⅴ类标准状态。治理湖泊、池塘、湿地水污染,尤其是水体持久的生态修复与净化,持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主要指标达到Ⅲ类或以上标准,成为世界性水生态修复与净化的难题。

目前,对水环境富营养化严重和蓝绿藻生长茂盛的湖泊、池塘、湿地的水体净化,主要有四种方式。

(1)物理方式,将水中富营养物质和蓝绿藻过滤或转移;

(2)化学方式,用药物把水中富营养物质和蓝绿藻分解或生成新的化合物治理;

(3)微生物方式,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分解或吸收水中富营养物质和蓝绿藻;

(4)生物方式,通过人工湿地、种植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食藻鱼类等水生动植物分解、吸收或转移水中富营养物质和蓝绿藻;

以上四种方式皆未能达到标本兼治地消除了水体的污染,不能吸收水中富营养物质或最多只吸收、转移20%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富营养物质大部分还溶在水中,正因为这样,即使去除水中蓝绿藻,当空气中的蓝绿藻类孢子降落到富营养水中,蓝绿藻还是能迅速繁殖,而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水生动物死亡,水体透明度无法超过0.9米,且水污染治理效果不能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湖塘湿地的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该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既能实现湖泊、池塘、湿地水环境质量可持久达到透明度2米或2米以上,又可保证修复或净化后的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主要指标的Ⅲ类或以上标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湖塘湿地的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几个阶段依次处理:第一阶段包括:按湖泊、池塘、湿地的地形地貌分段抽干湖塘湿地水体,对湖塘湿地淤泥进行活性、消毒及脱水处理,预制安装沉水暴氧设施,种植沉水植被群落,并回放原来湖塘湿地水体;第二阶段包括:向水体中投放“净水虫”处理水中的藻类、腐屑等悬浮物、净化水体,所述“净水虫”选用经提纯、复壮、驯化后能够成为专门吞噬蓝绿藻、净化水体的低等甲壳浮游动物;第三阶段包括:在水体中种植浮叶植物,然后配置可食用部分水生植物的水生动物修复水生态系统食物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按湖泊、池塘、湿地的地形地貌分段抽干湖塘湿地水体;

(2)如果所述湖塘湿地是软质驳岸,按土壤自然安息角进行堆坡处理,然后种植挺水植物,再进行下述第(3)步骤;如果所述湖塘湿地是硬质驳岸,直接进行下述第(3)步骤;

(3)对湖塘湿地淤泥采用有效微生物和生石灰进行活性、消毒及脱水处理4~7天;

(4)预制安装距淤泥表面上方400mm~600mm的沉水暴氧设施;

(5)根据湖塘湿地淤泥的深度,种植沉水植被群落;

(6)回放原来湖塘湿地水体覆盖沉水植被群落,水位达到沉水植被群落上方300mm~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段第(2)步骤的堆坡分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底层铺设砾石,其高度为200mm~250mm,中间层高度为100mm~150mm,顶层选用砂壤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段第(2)步骤的挺水植物选择再力花、纸莎草、红鞘水竹芋、荷花、水蜡烛、芦苇、花叶芦竹、梭鱼草、花菖蒲、黄菖蒲、水葱、藨草、雨久花、千屈菜、茨菰、灯心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段第(5)步骤的沉水植被群落是黑藻、轮叶黑藻、罗氏轮叶黑藻(变种)、菹草、光叶眼子菜、聚藻、金鱼藻、竹叶眼子菜、龙须眼子菜、经矮化改良的苦草、小茨藻共十一种,其中经矮化改良的苦草种植量占沉水植被群落总种植量的70%,其余品种各占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健,未经吕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