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上胶机烘干箱及节能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5336.9 | 申请日: | 201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峥雄;章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峥雄 |
主分类号: | B05D3/04 | 分类号: | B05D3/04;F26B25/0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51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上胶机 烘干 节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上胶机烘干箱及节能方法,尤其应用于生产玻纤布基粘结片(PP)上胶机的烘干系统,达到保证干燥效果的前提下更为节能的目的,属于装备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覆铜上胶机烘干箱热风都是从上往下流(即由高位置往低处流),布上行烘箱2(布刚涂完所进上行烘箱)的风流向与布1的走向相反,布下行区烘箱4的热风是顺着布的方向向下流,与布1运动方向同向,2个区采用100%新鲜风,经过滤器和热交换器加热到工艺上所需要求的温度,再由鼓风机送到分配箱,从上往下逆着布上行方向向下吹,在布进料口把溶剂较浓的气体排到室外,如图2所示。
因上胶机烘干箱一般比较高(有7-15米),如果想把布下行烘箱4的热风回用到布上行烘箱2,需把风从低层引到最高层,风管长(一般有十多米),风阻较大。且布下行区烘箱4的热风是顺着布的方向向下流,烘干效果比布与风逆向差些,出口处浓度在下行区中最高,部分溶剂容易跑回到布的树脂层了,残余溶剂会增加。
但国内外覆铜上胶机烘干箱都如此设计,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或者说行业偏见,国内上千台上胶机都是如此设计,无一例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经过发明人理论分析和反复使用实践,从布的出口进加热后新风,布下行烘箱4的热风是逆着布的运动方向向上流,上行到布下行区顶部,冷却段前把热风全部或部分送往布上行烘箱2加热器,或经过过滤后送往布刚涂完所进上行烘箱2加热器,经加热装置调节好温度后送到布上行烘箱2。
本发明布下行烘箱4风流与布运动方向相反,形成逆流,烘干效果更好;出布处烘箱溶剂浓度由低到高,涂布完的产品残余溶剂更少;布下行烘道4热风回用到上行烘道的管路更短,风阻更小,整机能耗更省。
上胶机在充分考虑下行烘箱4中的风比布上行烘箱2的风溶剂含量少这一情况,首先将热风从布下行烘箱4排到布上行烘箱2,再由上行烘箱底部通过排风机将废气排出上胶机,废气可再进入焚烧炉燃烧,生产热量再预热新风,再把新风引到布下行烘箱4加热装置调节好温度后送到布下行烘箱4,使能耗更为节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图,图2为现在普遍使用的烘干箱原理图,其中1为涂布基材的布,2为布上行烘箱,3为加热和鼓风系统,4为布下行烘箱。
具体实施方式
把布在布下行烘箱4的热风是逆着布的方向向上流,从布的出口进加热后新风,上行到布1下行区顶部,冷却段前把热风全部或部分送往上行烘箱2加热和鼓风系统3,或经过过滤后送往上行烘箱2加热和鼓风系统3,经加热装置调节好温度后布刚涂完所进布上行烘箱2。
布上行烘箱2加热和鼓风系统3除了进布下行烘箱4抽出的风外,还可进一部分新鲜风。
这样布下行烘箱4风流与布运动方向相反,形成逆流,烘干效果更好;出布处烘箱溶剂浓度由低到高,涂布完的产品残余溶剂更少;布下行烘道热风回用到上行烘道的管路更短,风阻更小,整机能耗更省。
上胶机在充分考虑布下行烘箱4中的风比上行烘箱2的风干净这一情况,首先将热风从下行烘箱排到上行烘箱,再由上行烘箱通过排风机将废气排出上胶机,排风中有机溶剂浓度相对来说更高些,废气经焚烧炉更容易实现无功用行。
废气经焚烧炉一般较重,放在涂布车间外边地面比较多。废气经焚烧炉后较为高温的气体,用新鲜气体经热交换器与较为高温的气体做热交换后,进入布下行烘道4热风加热器,管路更为短,更为便捷。这种方法使上胶机能耗更为降低,可节能30%左右。
红外辐射烘箱采用辐射板,热能以辐射形式传到PP上,供PP固化反应;热风则将烘箱内溶剂带到焚烧炉去燃烧。
每个区供风设备包括:滤网、加热器、新鲜风机、分配箱、排风机。布下行烘箱4新鲜风经过滤网后,进入热交换器加热达到工艺上所需要求的温度,再由鼓风机将新鲜热风送到分配箱,在分配箱对热风进行左、中、右分配,之后从风口进入固化室,提供热量给PP并带走溶剂,最后由排风机将废气抽走。
其他现有上胶机技术及工艺,在此不再重复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峥雄,未经杨峥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