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连续梁底板崩裂的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5835.8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海;李承根;陈举;郑继平;唐英;张多平;殷俊章;彭强;齐绪平;刘红绪;赵会平;闫希文;张景利;张祥君;邓创成;姬伟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连续 底板 崩裂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连续梁底板崩裂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当连续梁预应力钢束管道压浆完毕后,底板发生崩裂,无法通过重新在梁体内张拉预应力钢束的方式完成维修加固。传统加固方法一般均为补强方法,如箱梁底板粘贴钢板、底板增加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方案。
底板粘贴钢板方案要使所贴钢板发挥作用,必须保证钢板与梁体混凝土共同受力,变形协调实施难度大,技术上难度很大,且修补后的混凝土在运营荷载作用下将承受较大的拉应力。底板顶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方案,会使底板预应力度显著增大,致使连续梁内力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底板混凝土始终处于高应力状态,梁体后期徐变很大;在锚固块前后的局部拉应力和局部压应力都较大,结构局部构造设计与施工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连续梁底板崩裂的加固方法,克服现有方法只在补强方面做文章,给既有梁体带来的很多负面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应力连续梁底板崩裂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凿除崩裂段落箱梁底板开裂的混凝土;
步骤二:在梁体跨中范围内由两侧向中间对称均匀分层堆载施加预压荷载,使箱梁顶板受压,底板受拉;堆载过程中实时监测相应截面的下挠值,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确保既有结构安全;
步骤三:钻孔植入新增补强钢筋,并对原设计底板顶底层钢筋网片复位,绑扎固定,清除钢筋表面浮浆;
步骤四: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两侧向中间对称均匀卸载至零;梁体的弹性上拱使底板增压,顶板减压,相当于施加了预应力;实测对应截面的上拱值,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确定加固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涉及的预应力连续梁底板崩裂的加固方法,采用施加预压荷载的方案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固方案只在通过“补强”做文章的思路束缚,利用连续梁受力的力学特性对梁体施加预压荷载,为其提供“天然的预应力”,构思巧妙,降低了加固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而且不会产生传统补充张拉预应力方案带来的高应力、高徐变的后遗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固施工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梁体纵向开裂梁段位置示意图;
图2梁体施加预压荷载方案示意图。
图3是梁体施加预压荷载方案横向堆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连续梁底板崩裂的加固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凿除崩裂段落箱梁底板开裂的混凝土;
步骤二:在梁体跨中范围内由两侧向中间对称均匀分层堆载施加预压荷载,使箱梁顶板受压,底板受拉;堆载过程中实时监测相应截面的下挠值,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确保既有结构安全;实测值与理论值应接近,在容许误差范围内;
步骤三:钻孔植入新增补强钢筋,并对原设计底板顶底层钢筋网片复位,绑扎固定,清除钢筋表面浮浆;
步骤四::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两侧向中间对称均匀卸载至零;梁体的弹性上拱使底板增压,顶板减压,相当于施加了预应力。实测对应截面的上拱值,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确定加固效果。实测值与理论值应接近,在容许误差范围内。
步骤二中,所述的预压荷载应以能够保证桥面板的安全、施工简便及能达到加固目的为原则计算确定。
实施例:
某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毕后中孔梁底发生了较大面积的崩裂。桥梁孔跨布置采用(30.15+48+56+48+30.15)m连续箱梁,箱梁顶宽12.0m,底宽6.7m,中跨56m合龙段压浆完成后,56m跨度4号、5号梁段底板开裂、脱落,并有多处裂缝,裂缝宽度1mm~2mm,混凝土脱落处缝宽50mm左右;底板崩裂分层,底板钢筋网下沉最大约14.7cm;底板顶面保护层下多处脱空,钢筋网片下沉,从箱内观察,底板从纵向预应力波纹管处崩裂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记本电脑折叠桌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