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方法、混凝土浇筑模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5950.5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钢;刘元炜;田岱松;赵敬勇;张岩;肖仕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10 | 分类号: | E04G9/10;B32B15/14;B32B37/1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10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混凝土结构 方法 混凝土 模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方法、混凝土浇筑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很多,例如固定模板法和滑模法,但浇筑的工序基本上相同,都是建模(即模板的搭建)、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及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在多次试验和研究之后,发明人发现,上述建筑混凝土的方案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固定模板法还是滑模法,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与混凝土表面接触处会存在一些空气或者多余的水,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砂线、砂斑等病害,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方法、混凝土浇筑模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传统方式存在的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砂线、砂斑等病害的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包括:
钢模板;
粘接于钢模板一侧侧面的透水模板,所述透水模板与所述钢模板尺寸匹配,并且,该透水模板布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黏附层,其中,所述表层和中间层通过毛细孔连通。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钢模板内侧设置透水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过程后,混凝土中多余的空气和水能够通过透水模板流出,不形成聚集,这样有效减少气泡、砂斑、砂线等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产生。并且,使构件表面形成一层富含水化硅酸钙的致密硬化层,大大提高混凝土表面硬度,耐磨性、抗裂强度、搞冻性,使混凝土的渗透性、碳化深度和氯化物扩散系数也显著降低。另外,在浇筑过程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为混凝土养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减少了细微裂缝的产生。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钢模板和透水模板布,该透水模板布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黏附层,其中,所述表层和中间层通过毛细孔连通;
清理该钢模板:将钢模板上的杂物、混凝土、油污及锈迹清除,并清洗后晾干;
将钢模板水平放置后,依据所述钢模板尺寸,裁剪透水模板布,裁剪后,所述透水模板布超出所述钢模板边缘预设尺寸;
在所述钢模板表面及四周喷涂一层胶水;
将所述透水模板布粘接于所述钢模板涂有胶水的表面上,形成混凝土浇筑模板。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包括:
在指定位置搭建模板,所述模板包括钢模板及粘接于所述钢模板内侧的透水模板,所述透水模板依据所述钢模板尺寸进行裁剪,并且,该透水模板布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黏附层,其中,所述表层和中间层通过毛细孔连通;
运送经搅拌后的混凝土至所述模板围成的空间内;
进行浇筑和振捣,使得混凝土均匀紧密,并使混凝土内多余的水和空气朝模板方向流动并通过所述透水模板排出。
上述浇筑混凝土的方法采用了前文所述的透水模板参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中多余的空气和水能够通过透水模板流出,使得混泥土表面紧致细密,不容易受到外部有害物体的渗入,也不容易产生裂缝,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混凝土浇筑模板中,透水模板边缘超出钢模板预设尺寸的示意图;
图3为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中的水和空气从混凝土中排至外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作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使用混凝土浇筑模板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法中,由于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与混凝土表面接触处存在的一些空气或者多余的水,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砂线、砂斑等病害。针对此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即透水模板),从而在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中多余的空气和水能够通过模板流出,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砂线、砂斑等病害的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